浙江省建德市三都中心小学的学生来到全国文明村——新和村研学实践基地,体验收割水稻、浑水摸鱼虾、采橘子等社会实践农事活动。宁文武摄(人民图片)
林存富:巧用教育戏剧策略 创设情境教语文
将教育戏剧策略运用于课堂教学是近几年中小学教学法研究的热点。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学能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传统的语文课堂缺乏真实的语言情境,课堂的时空比较局限,教学活动很少能和学生现实体验、生活经验相联系,这就造成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的“教育世界”与现实中的“生活世界”相隔离,限制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生根。教育戏剧将戏剧和剧场元素作为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入戏”“角色扮演”“静像画面”“论坛剧场”等方式让师生参与到情境活动中来。它注重的不是戏剧表演的结果,而是师生运用戏剧的方式对学习目标体验的过程。在通过戏剧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加以体验、创造、反思、提升,从而多方位提高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全文阅读)
尚俊杰:教育游戏到底有没有价值
当前,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都非常热,但是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一个前提,它们比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内在学习动机,再好的课程,再好的学习方式也没有任何作用,自主学习亦无法发生。对比学习的需求和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考虑到时代的变革和当代青少年的特点,显然游戏化学习(或教育游戏)就具备了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或许游戏化学习真的可以和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大数据、脑科学等技术一起,重塑学习方式,回归教育本质,让每个儿童、青少年乃至成人都高高兴兴地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尽情享受终身学习的幸福生活。(全文阅读)
章苏静:成为“数字土著”心中有趣的老师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往往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深厚的教育情怀。而数字时代的游戏一族学生,还期待他们的老师是有趣的老师。“有趣”的老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深厚的教育情怀,同时还需具备较高的游戏素养。有趣的老师应该会用游戏化思维和游戏精神将游戏元素、游戏机制、游戏本身等迁移至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趣的老师会用游戏给学习带来强大的“补丁”,努力让学生们全情投入学习,主动挑战障碍,并保持不懈的乐观,更满意的学习,更有把握的成功、更强的协作联系。(全文阅读)
刘新生:研学旅行,学生成长的开放课堂
研学旅行不是一般性的旅游活动,要有“研”有“学”,有“游”有“乐”,“研学”和“旅行”各半,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开展集体性学习活动,在社会和大自然课堂中学习、体验,目标定位更综合开放。研学旅行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在社会游历过程中,加深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增进对地域文化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提升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全文阅读)
王晓燕:行走的教育,走出不一样
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涉及面广,环节多、责任大,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新问题,下一步亟须用专业引领来推动研学旅行的科学规范发展。
要积极发挥教育部门的专业主导作用。推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学校组织,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督导评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要切实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专业指导。一方面国家层面要适时出台“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指导规范”,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各学龄段特点,系统设计研学主题、精品线路、实践方法和成果呈现。要尽快建立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体系,有效监控研学旅行全过程,分析研判研学旅行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的放矢推进课程化建设。
要建立健全研学教师的专业培训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分级研学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尽快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等,使教师真正能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研学教师证书”制度,在高校开设研学教师课程,联合人社部门开展研学教师资质认定,不断提高研学旅行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要抓紧制定研学旅行的相关专业标准。在政策顶层设计下,确立标准,加强规范建设,特别是立足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管理规范,对建设标准、装备标准、准入标准、运行和管理标准、课程质量标准、督导评价标准、师资标准、收费标准等进行专业引导,用标准科学规范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
要逐步完善研学旅行的专业保障机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要精心制定周密的安全保障方案和意外防范体系,逐步建立一套制度严密、管理规范、责任清晰、经费共担、保障安全的工作机制。(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