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许 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于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山西省长治市以改善文化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文化服务效能,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实现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跨越发展,全市文化事业迈上崭新的台阶。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最近长治市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首批、山西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誉称号。
坚守文化责任,在机制创新中
提供示范区创建的组织保障
长治拥有灿若星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草、得五谷、教民耕种,开创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先河;长治素有“古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元代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多达189处,占全国的40%以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居全省之首;长治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在这里浴血奋战,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也是宝贵财富。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就是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化、繁荣文化事业的过程;就是提供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服务,满足群众需求的过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强化保障,全面夯实示范区创建的工作基础。
一是创新示范区创建的领导机制。在全省率先理顺了集中统一的大文化管理体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市政府党组成员,各县市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全部兼任副县市区长,分管宣传文化、新闻出版、文物旅游等大文化工作。这项改革使全市文化事业由多人多口管理变为归口归人管理,避免了推诿扯皮,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和各县市区长担任组长,宣传部长、副县市区长担任副组长,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创新示范区创建的宣传机制。2011年6月长治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以来,多次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市党代会报告及各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都对示范区创建工作作出部署。并且,通过在公共场所摆放宣传展板,在公益广告屏播放创建标语,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举办创建示范区有奖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大力宣传。先后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登稿件300多篇,编发工作简报110期,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同创建的浓厚氛围。
三是创新示范区创建的保障机制。长治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公共文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市、县两级每年对文化事业投入近5亿元,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15.2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3%,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44.5元,均在全省排名第一。市县编制部门为全市所有乡镇文化站增加了3名全额事业编制,配齐、配强了基层文化站辅导员;为所有行政村配备了1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村级文化管理员。制定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健全培训制度,市里每年举办两期乡镇综合文化站辅导员培训班和村文化骨干培训班,县市区每年对基层文化干部进行培训。在山西省两届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员技能大赛中,长治市均名列第一。
完善文化设施,在强基固本中
走出示范区创建的长治路径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涵盖了公共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成功创建的关键在于抓重点、强督查、建网络、优服务,强基固本全面达标,走出资源型地区文化跨越发展新路。
一是分解落实任务,加强督查考评。创建之初,我们就制定下发了《长治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将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市创建领导小组抽调力量组成3个督查组,多次进行全面督查,做到了责任全覆盖、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馆站标准。把加快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作为示范区创建的重中之重。新建市群众艺术馆、8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一大批乡村文化场馆设施,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6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平方米,其中文化馆面积由31756平方米增加到50430平方米,图书馆面积由29143平方米增加到49684平方米。全市28个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达标率居全省第一。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32个,村文体活动室3454个,农家书屋3515个,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长治县西火镇、长子县鲍店镇等6个乡镇被评为山西省文化先进乡镇,城区紫坊村、高新区捉马村和化家庄村等21个村被命名为山西省文化示范村,郊区故南村、长子县西南呈村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文化特色村。
三是实行免费开放,提升服务水平。全市28个图书馆、文化馆,2个博物馆和132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对辖区内15处纪念馆、收藏馆等重点文化设施、企业自办文化设施以及其他国有、民营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免费开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全部建立了专门网站,方便市民查阅。按照总分馆制的模式,市图书馆总馆与13个县市区分馆全部联网运行,实现了“一证通用、通借通还”。在全市所有的乡镇(街道)和社区建立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广泛开展展览、讲座、报告会、全民阅读、技能培训等活动。沁源县李元镇、长治县韩店村、襄垣县王桥村基层服务点被评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按照市有分中心、县设支中心、乡村建服务点的模式,延伸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建立市级分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3个,乡镇基层服务站点132个,3454个行政村实现了文化共享工程“村村通”目标。
保障文化民生,在开展活动中
打造示范区创建的特色品牌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让城乡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创建示范区是手段,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才是根本。创建示范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为城乡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实施了“文化低保”工程、周末大剧院、流动图书服务车进社区、文艺轻骑小分队下乡4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文化惠民项目。“文化低保”工程解决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问题,使全市835个贫困村30万贫困人口每年最少能读1本书、看1场戏、看6场电影;“周末大剧院”由市里统一组织,从2009年开始,每周五为群众提供免费演出,共演出175场,观众达到14万人次;“流动图书服务车进社区”活动,去年市里专门购置了两辆流动图书服务车,在全市10个社区巡回开展流动服务,为市民提供了就近、便利、快捷的图书阅览服务;“文艺轻骑小分队下乡”活动自2000年实施以来,共演出300多场次,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针对长治市回族人口数量较多、分布较为集中这一实际情况,今年7月,在全省首家成立了两个清真寺民族图书阅览室,为少数民族群众看书学习提供了便利。在全市广泛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治县长乐社区、城区东关社区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八一广场及广场消夏文化活动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和广场特色文化活动。从市县文艺院团抽调演员,进学校、入社区、到农村进行演出,还邀请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携儿童剧《特殊作业》来长治市进行了三场国家艺术院团志愿服务走基层演出,加强了与外界的合作交流。今年全市共组织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600场,受众人数达到100万,形成小舞台演绎大精彩、小节目烘托大氛围的喜人局面。
二是培育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群舞《海英和她的妈妈们》、潞安大鼓《好婆婆》、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荣获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多个节目参加了央视《我们的节日——清明》、《欢乐中国行——魅力长治》和《激情广场》的拍摄工作。上党梆子《丹凤朝阳》、襄垣秧歌《豫让与襄子》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蝉联全省戏曲“杏花奖”比赛第一名。上党梆子《汉阳堂》等4台大戏、上党落子《申纪兰》和《大地情深——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专场文艺晚会》进京展演,还组织文艺院团赴日本、韩国、欧洲进行了文化交流,受到各界好评。
三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草根文化”品牌。通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在全市培育了一批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乐的“草根文化”品牌,挖掘、传承和提升了传统文化影响力,打造了长治中华祈福文化旅游节、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壶关国际攀岩节、沁源灵空山避暑节、平顺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等一批有地域特色和发展潜力的节庆文化会展品牌。根据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要求,长治市将发展群众自办“草根文化”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成立了由专家学者、文化行政管理人员和公共文化机构工作者组成的课题组,对“草根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顺利通过文化部专家评审,在全国31个示范区中名列第12位,被评为良好课题。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办文化的意见》和10多项配套文件,有效推动了群众自办文化的发展。目前,长治市有民间自办文化大院1210个、民办剧团89个、民办个体放映队85个,其他民办文化机构及民间工艺特色文化户2181个。全市群众自办网络文化积极性很高,其中“上党公社网”已有社员43.4万人次,在全国综合性网站中排名第17位。
公共文化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示范区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示范区创建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抓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行文化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扶持群众自办文化,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推动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乡、村创建活动,全面巩固示范区创建成果,以踏石留印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劲头,深入推动公共文化大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努力当好全省乃至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长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