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报记者 何可 韩春光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学校里稚嫩的童声在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文化大院里许多村民在做健身操、唱百孝歌;街道旁,文化墙上的传统文化故事图文并茂,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公园里大型LED显示屏播放着巩义“中国好人”的故事……走在巩义市大街小巷,处处都能感受到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巩义市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道德讲堂”活动推进行业教育,以道德频道为载体推进社会教育,以《弟子规》进校园推进养成教育,巩义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脉络”清晰可见。
“道德讲堂”以文化人
2011年11月,巩义市首期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职业道德大讲堂开讲。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100余人走进“道德讲堂”,共唱道德歌曲,看道德短片,聆听专家讲解,交流心得体会,感悟道德力量。
巩义市针对信仰缺失、道德滑坡、诚信危机等社会问题,结合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着力把“道德讲堂”打造成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先后在全市建起各类“道德讲堂”60余个,先后举办道德讲堂350多场。
提升“官德”,基层单位党政一把手“贤内助”走进“道德讲堂”。把官德教育、廉政教育普及到了家庭和亲人,开启了该市用传统美德推进党政干部廉政教育的先河。
提升商德、医德、师德、社会公德等,巩义先后在各企业举办大型道德讲堂10余期,在重点窗口单位巩义市人民医院举办医德培训5期,在教育系统举办师德培训班8期,在食品和药品行业举办诚信经营专题培训1期,针对网吧管理人员举办集中培训2期,举办市民群众参加的幸福人生公益讲坛6期……
走进“道德讲堂”,传递的是正能量,感受的是道德的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参与者。
西村镇罗口村79岁的老中医、“中国好人”王三乐创办村民“道德讲堂”,培养本村土讲师,免费为群众上道德课和养生课,先后举办村民“道德讲堂”200余场,让村民既养了身又养了心。
河洛大鼓第四代传承人尚继业和他的弟子们古书新唱,把发扬光大传统艺术曲种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传统文化进村组巡演活动。《劝人要有好心态》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曲艺门类作品大赛群星奖,《弘扬核心价值观》、《同心实现中国梦》深受群众欢迎。
《中华家道》搬上荧屏
每天中午,市民焦振江一家都会坐在电视前,收看《中华家道》频道。他自编自印《说和》、《学传统文化点滴》等书,免费发放,并经常到广场、公园、公交车上为大家宣讲国学,劝人崇德向善。
2012年1月,巩义市为进一步扩大道德建设阵地,普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在市电视台开办纯公益性的道德建设专业频道《中华家道》,共设置《家道》、《中华德育故事》、《礼行天下》等19个栏目,每天16个小时,全时段播出传统美德教育节目,把“道德讲堂”扎根在每个家庭。
开办两年多来,电视台报道了90多个典型,有80%以上都是群众来电、来信提供的线索。频道总监吴继丛说:“我们没有想到身边竟有这么多令人敬重、给人震撼的典型。大家每次都是一边采访,一边被感动着。”
为进一步推动道德建设,市属各媒体纷纷开办道德栏目,形成了宣传合力。巩义市电台着力打造“空中道德讲堂”、《巩义时讯》设立《读点国学》栏目,巩义手机报开辟了《群书治要》专栏,为广大市民群众弘扬传统文化搭建了良好平台。
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校园内有一片石榴林,每到成熟季节,火红的石榴压弯了枝头,而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学生们没有一个人去采摘。这一现象发生在巩义市第五小学。校长李惠莹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在市五小,每天清晨上课前10分钟,校园里会准时传出学生们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的琅琅书声,而每天放学途中,学生们列队背诵经典的稚嫩童音吸引着路旁街边的人们。校长李惠莹介绍,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享受“与经典做伴,与圣贤为友”的乐趣,也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变化。
巩义二小秉承“大成于细”的理念,注重细节的熏染,让传统文化主题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扎根。学校文化长廊主题墙上经典名句图文并茂,让孩子们在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学礼、知礼、讲礼。
这些学校的实践探索,只是巩义市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巩义市创造性地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等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近年来,巩义市连续荣获郑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市;夹津口镇之朴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和芝田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被评选为河南省级优秀学校少年宫;三年来先后有21名中小学生当选“郑州市美德少年”,1名中学生当选“河南省美德少年”。
重道孝亲蔚然成风
80岁“活雷锋”席荣坤,义务为公交司机烧开水30年,默默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到底”的诺言;16岁花季少女王春艳,悉心照料年迈卧床的父亲10多年,无怨无悔;90后女大学生朱萌萌,精心侍奉祖辈、父辈六位老人,更毅然带着瘫痪母亲远赴他乡刻苦求学……在2013年巩义市第二届孝老爱亲模范授奖仪式上,这些草根英雄,以他们平凡的壮举,受到了巩义人的褒奖。
从2012年开始,巩义市启动了孝老爱亲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以评、议、选的“海选”方式,把群众身边熟悉的、了解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模范推选出来,既调动了群众参与热情,又让典型可敬可信。
竹林镇把“孝老敬亲”作为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来抓,每年都要评选“贤孝之家”等一批孝老敬亲先进典型,近30年来坚持“不孝顺父母者,不能入党,不能当干部”的用人原则,连续两年举办孝老敬亲敬拜活动,培育孝心、爱心,形成了孝顺父母、尊重师长,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今年3月,巩义市在全市农村启动“传承中华美德、建设美丽乡村”孝心示范村创建活动,以弘扬良好家风、孝道传统为重点,以评选“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为抓手,促进乡风文明和谐。
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和道德实践活动,举办志愿者培训班3期,建立志愿服务大队60余支、志愿者服务工作站(点)100余个、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6个,设置志愿服务公益性岗位16个,启动“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逾万名志愿者深入城乡角落,奉献爱心,传递关爱,在“12·5”国际志愿者日“衣旧情深,节用惜福”大型公益捐衣活动,接受捐衣7000余件。巩义市宋陵公园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被省文明办评为优秀“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
坚持每月评议文明市民,择优推荐身边好人,每年评选“双十佳、双十优”、孝老爱亲模范,每两年推荐评选“郑州市道德模范”,形成了道德典型人物推荐、评议、宣传的完整工作链条。
被誉为当代“愚公”的涉村镇北庄村支部书记杨小周,带领全村干群克服重重困难,历时21个月凿通一条长达916米的山洞,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他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感人至深,连续两次被央视系列报道,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把杨小周作为为民、创业和奉献精神的典型。
为在全社会营造尊崇、礼遇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巩义市财政拿出30多万元,支持“中国好人”杨小周去实现他的梦想;一次性拿出5万元补助因见义勇为而逝世的吴新军家庭……
目前,巩义市有1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人当选郑州市道德模范,1人荣获郑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入选“感动郑州十大人物”。2012年,巩义市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