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啸平
多措并举,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必然要求。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合理确定政府职责,各级政府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划分,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按照“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中心城市落户条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明确重点,抓好产业支撑这个龙头。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聚集人口、形成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产业兴,则城镇兴;产业强,则城镇强。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要把发展产业作为重要任务,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把城镇化与培育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提升工业园区的发展质量,推动“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城市型经济转型,提升工业园区的“含金量”,使其成为吸引人口集聚、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平台;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驱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全面融合,以服务业质量的大提升,带动第三产业规模和总量的大跨越。
彰显特色,建设美丽城镇。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生态宜居是城镇发展的核心价值。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避免“千城一面”,注重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既要融入现代元素,又要体现地方特色。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损害,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控制开发强度,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乃至破坏,让城镇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努力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生态宜居的特色城镇、魅力城镇、美丽城镇。
夯实基础,提升城镇承载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市民享受着高品质的生活,而不是时常会受到交通拥堵、内涝、环境污染、上学难、看病难等“城市病”的困扰。这就需要夯实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等基础,进一步提升城镇承载力。为此,要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工作、生活、出行、休闲提供便利的条件;积极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规范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的幸福感。
(作者为柳州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