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践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正视问题,把握重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头脑、进人心、接地气。
价值观疲劳是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在《中国青年报》刊文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今日中国社会主旋律中的主旋律,同时也面临价值观混乱、价值观迷茫、价值观疲劳的三重考验,其中,较之价值观混乱与价值观迷茫,价值观疲劳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的挑战
价值观混乱至少说明还相信价值观,只不过秉持的可能不是我们期望的价值观;价值观迷茫至少表明对价值观有期待,只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观疲劳则不然,是一种对价值观的冷漠,对价值观没有感觉,既不信奉也不反对,充斥着“打酱油”心态。价值观好,跟我也没关系;价值观坏,对我也无所谓。一个社会价值观呈现出这种状态是极其危险的,什么都不信的时候正是什么都会信的时候,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这些年来,社会中越低劣的骗子越低劣的谎言越能骗人成功,越荒唐的行为越不可理喻的举动越有市场,正是价值观疲劳的社会表现。
出现价值观疲劳的现象,不能一概怪社会、怪民众,这与我们前些年价值观的空洞说教有直接关系。我们一些价值观的灌输假大空,言不由衷、辞不达意,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怎能要求社会民众把你当回事。要想改变这种价值观疲劳的状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证明自己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在。
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方面,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价值观,还是着眼于人的尊严、幸福乃至自由全面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其落脚点也是人的尊严、幸福乃至自由全面发展。如果让我们的民众真切地感觉到他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怎能不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价值目标呵护备至;如果让我们的民众真实地感受到与这个社会融为一体,没有身份歧视、没有阶层隔阂、没有利益固化,怎能不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价值取向心向往之;如果让我们的民众真心地意识到这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准则还用三令五申吗?
但是这“真切”、“真实”、“真心”,远不是几句慷慨激昂的话语和小修小补的体制机制变革就能办到,需要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创新,需要大努力,更需要大智慧。
核心价值观需突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价值指引,应突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忠实践行。
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为人民谋幸福,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社会从制度、指导思想到具体决策、理论指引等都是人民当家作主模式下的产物,人民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标识。“为人民服务”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为人民服务”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为人民服务”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既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等顶层设计,又有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的鲜明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和根本内容。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核心,作为统摄核心价值观12个范畴的“魂”。
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终生管理
崔文佳在《北京日报》撰文说,正确的价值观理应终生践行。但现实中却不尽然。譬如有媒体注意到一种“文明逆生长”的现象。比如等红灯过马路,孩子们堪称“最守规则的人”,反倒一些成年人常常“管它红灯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走了”。还有其他的诸如随手关灯、拧紧水龙头、按序排队等文明小节,相当一部分成年人的表现的确不如孩子。很多人也常扪心自问,那个曾经懂文明、讲礼貌、重规矩的自己去哪了?
其实,我们更应该问问,那些自己曾认真笃行的正确价值观至今还记得多少?因此,对核心价值观的信仰,不能成为一阵风。小时候要做好孩子,长大了就甘愿“被社会教坏”,而要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伴随自己的成长,贯穿自己的一生,影响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正如“伦理是内在的管理”,践行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一个人终生自我管理的科目。从纸上的“说法”变成生活中的“做法”,一时的教育远远不够,关键是要一生反复强化,学习到老,修行到老,改造到老,使其在人生实践中不断内化、强化、固化。让核心价值观伴随每一个人从小到大成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终身价值观。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贵在涵养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刘建军提出,在当前人们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中,有一个新词颇为引人注目,这就是“涵养”一词。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时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办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也有一部分专门讲“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从学理上分析,“涵养”具有“充实”、“滋养”,使之发育成长的意思,通过“涵养”,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充实丰满,更加成长壮大,更加完善完美。把握了“涵养”的意思,也有助于我们科学理解“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培育核心价值观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进一步从理论上提炼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理论形态得到更完全圆满的发育,走向成熟。二是指对公民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他们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两个方面的培育中,都需要发挥“涵养”的作用。
(李 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