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因为班组成员大多数处于生产第一线,接触危险、危害的概率也最高,因此抓好班组的安全就可能从根源上预防甚至切断事故的发生。
我们单位负责的是洗化厂动力分厂装置区的检维修工作,在多年的企业日常维护中,大的安全事故从来没有发生过,但小的碰撞,甚至小的挤伤时有发生。作为处于基层的管理人员,这些事故常引起我们的深思,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制度、员工的安全教育活动、动力分厂区域的危害因素识别等员工安全宣传贯彻都有序、全面地进行,但为什么事故还有时发生呢?
我认为人的不安全“心理”占主要因素。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意识又是人的心理反应。因此,事故与人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主观意识和思想上重视安全,熟悉本岗位的操作技能,明确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事故危害,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六条禁令”,坚持日常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就能有效地控制、减少,甚至是杜绝事故的发生。下面从基层班组工作中,员工的几个心理变化情况进行讨论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
1.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支持违章作业的主要心理原因。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的高低,大多数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
2.麻痹大意,盲目自信:麻痹大意是造成违章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这种人,在行为上多表现为操作时不认真,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是清楚的,但时间久了,安全就只挂在嘴边,讲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心里放松警惕,觉得无所谓。
3.惰性心理:一些人在工作中总想省点事,偷点懒,而忽视了安全。对现场操作中的小缺陷、小隐患视而不见,唯恐让自己去处理,现场巡回检查中,听、摸、闻、比、看不认真,看似检查,实是在走过场,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
4.个人英雄主义和从众心理:有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不遵守客观规律,不讲科学态度,干一些愚蠢和冒险的事。还有一些人,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或者见别人那样做,明知不对,自己偏要照着做。例如,在防爆区打手机,安全帽不系带就随意穿行于装置区等等,这种心理是形成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之一。
5.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常表现为,“你要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你说危险,我就不信,逆风而行。例如,看见检查人员来了,马上穿戴好劳保用品,检查人员一走,马上原形毕露。
6.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一些人往往受到社会、家庭、人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么烦躁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要么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这两者都会严重影响工作中的注意力和规章制度的执行。
抓“心理”,讲“意识”,既然认识到了我们企业事故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就要采取措施有效地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剔除企业中的不良因素,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动力维修车间,作为一个驻扎在基层、工作在基层的车间,我们要健全制度,强化学习培训,对员工的个人素质和职工的心理加以诱导,让员工从“心理”上认识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从安全意识和个人素质上加强职工的心理诱导。坚持不懈地开展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岗位安全知识教育、特种作业教育、岗位操作规程教育;以及关键装置、岗位、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检查教育、事故案例教育。
2.从职业道德事业心和发展上进行心理诱导。对职工要求做到四懂三会,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做到安全操作。用企业良好的前景鼓舞职工,用良好的道德培养职工,用先进的机制激发职工,用安全生产、高效奖励嘉奖员工,促使员工自觉地遵守纪律,爱岗敬业。
3.在行为准则上加以规范,在健全的制度下进行约束。要求管理者组织员工学习法律法规,落实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并组织反事故演练和应急预演等。
同时,班组安全管理必须做到四点:
1.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教育在班组工作中的重要性。
2.制度是执行规程的保证,抓执行制度要一丝不苟,不讲私情。对违章违纪的员工要严格管理,严厉处罚。
3.抓安全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一恒。对发现预防事故的员工要加以重奖,调动员工预防事故的主动性。
4.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各种舆论一起上,上下齐动员,形式多样,花样翻新。如:运用案例分析,现场演习以及对比教育的方法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生产更是企业的第一生命。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质量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高度体现,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更是我们车间班组工作的第一要务。(作者单位:抚顺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