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钱广荣:树立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
//www.workercn.cn2014-04-15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更多

  

  □钱广荣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的重大工作部署,迫切要求我们树立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分析和阐明相关的理论问题,为全社会应对当前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夯实思想认识基础。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认识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成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动力。从实践上看,当前我国社会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是改革开放激活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同时出现的“副产品”,具有某种必然性。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以高度集权政治适应普遍分散小农经济的封建专制国家,伦理文化和道德生活方式具有“大一统”的“天下意识”和“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小农意识”的双重结构特质。19世纪中叶之后又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殖民文化的侵略和渗透下,一些人形成了盲目崇拜西方文明的民族自卑心理。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政治思想观念和道德文化又受到“左”的思潮的深重影响。

  伦理道德观念上这些新旧传统的“历史局限性”,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社会变革的宽松环境中必然会充分暴露出来,而适应社会变革要求的新伦理道德观的形成需要一个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创新的思辨过程,更需要一个教育和普及的社会实践过程。这就必然会使得旨在激活和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是双重的,既聚集着道德发展进步的正能量,给社会带来生机和活力,也会泛起背离传统美德的负能量,干扰、破坏社会和人的发展与进步。在这种情况下,道德领域出现以“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为主要表征的突出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历史地看,每当社会处于变革前夜或正值变革时期,都会出现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如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伦理和人际伦理就曾全面出现 “礼崩乐坏”的突出问题;西方社会在中世纪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时期,道德领域也曾出现人欲横流、极端利己主义风靡一时的突出问题。虽然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转型不同于那些变革时期,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与历史上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也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们演绎的是同一种历史逻辑。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不过是“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史”上的一个特例,是人类社会道德发展进步史上的一个逻辑环节而已。作如是观,就不会因出现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而感到“困惑”,淡化甚至失落对道德价值的应有信仰和信念,以至于生发和散布对社会的片面看法和偏激情绪,选择激化社会矛盾、制造社会不和谐的不当行为。

  立足“自然历史过程”理解应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发展前景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遵循的并不是线性逻辑,而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辩证逻辑,道德的发展进步也是这样。

  1890年9月,恩格斯在给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描述社会发展轨迹呈现“自然历史过程”时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总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 ”

  道德发展进步的实际轨迹,既不是道德意识形态的“理想蓝图”,也不是自发产生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的、未经意识形态理论加工的“伦理观念”,而是两者经由无数生命个体交互作用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从而显示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道德发展进步的“自然历史过程”与封建专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不一样,有些方面甚至根本不会一样。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是否完全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是否或哪些方面可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所用,尚需在“自然历史过程”中经受理论逻辑的鉴别和实践逻辑的洗礼。由于我们正处在这种鉴别和洗礼、创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伦理观念和新道德秩序的实践过程之中,所以道德领域必然会出现突出问题,从而也使得道德发展进步的“自然历史过程”显得甚为复杂和曲折,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难理解,这种过程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阵痛”,越是崇尚道德文明、注重做“道德人”的人,这种“阵痛”反应就会越强烈。因此应当看到,“阵痛感”作为当代中国人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是促使当代中国道德发展进步的一种巨大的正能量,对此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只要我们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就会不断化解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推动中国社会道德不断发展进步。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道德教育和治理的专项活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主体。对此,我们过去多是在物质财富创造、社会变革参与,特别是在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国家革命的意义上来理解的。如果说,在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统治阶级掌控观念文化主导权的社会,人民群众只能充当物质生产和社会变革主体力量的话,那么,在今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这样来看待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就显得不够了。

  社会生活包括道德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主体,也是创造精神财富和道德生活的主体;是接受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感受道德文明和精神生活的主要对象,也是开展专项道德教育和治理的主体力量。应对我国当前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固然离不开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宣言,但根本途径还是要动员、组织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全社会的道德实践。

  实际上,“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之“深入”,就应当含有深入社会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思。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即使有优质的学术研究和强势宣言,也无济于事。在我国,类似“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的全社会性道德实践,唯有能够真实地而不是虚妄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逐步收获预期成效。为此,我们需要改造阶级对立和对抗社会中形成的道德治理观及其实践模式,努力创新应对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道德治理观念和实践路径。

  综上所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说明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必然性成因、社会道德发展进步本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创造精神财富和道德生活的主体力量,是应对我国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思想认识基础。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