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报记者 王连文
十年树木枝繁茂,十届发展书华章。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5月15日至19日在深圳举行。作为由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国家级展会,本届深圳文博会有哪些亮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走向如何?围绕这些问题,本届展会开幕前夕,深圳文博会组委会主任、文化部部长蔡武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继续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十分重要的内容纳入其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第十届深圳文博会有何特殊意义?
蔡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全会把文化改革发展置于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中,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各项任务,凸显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下一步深化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路线图。当前,文化系统正以昂扬状态和切实举措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文化部联合有关部门举办第十届深圳文博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部署,本届深圳文博会顺应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政策调整、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办展方针,突出展示创意设计、新闻出版、影视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艺术、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工艺美术等重点文化产业领域和代表行业水平的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以及文化出口品牌企业、产品和项目,突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优势,举办规模更大、内容设计更丰富,特别是在汇集各地、各部门精心遴选的一批文化内涵深、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核心文化项目参展的同时,还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文化企业、文化机构共谋商机,为集中展现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示范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深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搭建起更高层次的广阔平台。
经过多年培育扶持和创新发展,深圳文博会正不断成熟壮大,相信能够在新的起点上,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实现新跨越。
记者:本届深圳文博会招商招展等各项工作情况如何?本届展会较之往届有哪些亮点?文化部作为轮值主办单位,对本届展会举办给予了哪些支持,有什么特色活动?
蔡武:本届深圳文博会展览面积10.5万平方米,推出4500个标准展位,主会场设置文化产业综合馆、创意设计生活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艺术品馆等九大专业展馆。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和细致到位的招商招展工作,展会主展馆招商招展任务已全部顺利完成,将有2263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比上一届增加145个。总体上来说,本届展会呈现出展商需求更加多样、展品档次更加优质、多样采购更加专业、展会服务更加优化、交易实效更加显著等特点,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参展再度迎来“满堂红”。吸引更多内涵丰富、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和产品参展,注重引入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工艺,其中,新业态内容参展比例达70%、龙头企业参展比例达68%,较之上届展会均有提高。政府组团进一步向地市级覆盖,第五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和“全家福”,即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
第二,各专业展馆品牌企业云集。各专业展馆发挥综合性展会优势,注重产业链互补与融合,注重展馆内容及布局的科学规划,除文化产业综合馆为政府组团馆以外,其他展馆均为专业展馆。主展馆各专业馆将突出 “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主题,展示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成果。
第三,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本届深圳文博会招商招展工作,特别注重海外采购商邀请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国际化水准、市场化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已邀请95个国家和地区的17081名海外采购商参会,海外展区比例达到15.1%,比上届有明显提高。
第四,市场化运作取得新进展。展会从侧重招展向招商转变,推动文博会进入以商带展、以展促商,展商良性循环、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的发展轨道。特别是注重国内市场招商的同时,进一步注重海外招商的培育,实现国内、国外“两轮驱动”。深圳文博会展位“一位难求”的情况更加突出,参展项目和单位往往是“优中选优、优中选精”。
第五,专业化服务不断优化。本届深圳文博会按照国际展会专业服务标准,进一步健全文博会服务体系,在展示和交易平台搭建、配套活动组织、展会准入管理、馆内导示搭建、商旅服务规范、跟踪配套服务等方面为参展客商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布展环节求新求变,突出文化元素,进一步体现简约、创意、低碳、环保、再循环利用的生态理念,打造全新的主展馆导示系统。
文化部作为本届深圳文博会的轮值主办单位,高度重视展会组织筹备工作,在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的同时,又注重发挥全国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在展会内容设计、招商招展、特色活动安排等方面统筹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包括充分发挥驻外机构作用,广泛邀请海外专业文化机构和采购商参会;邀请国际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重点合作地区的政府文化官员出席文博会相关活动;指导创意生活A馆、创意生活B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艺术品馆等的组展布展工作。文化部在本届展会期间举办的特色活动有: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讨活动、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2014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发布会暨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合作签约,以及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入选作品展、文化金融合作成果展、中国原创动漫推广计划展。
记者:本届深圳文博会专门设立文化金融合作成果展区,是出于何种考虑?请您介绍一下文化部下一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思路和举措。
蔡武:本届深圳文博会专门设立文化金融合作成果展区,旨在进一步总结宣传文化金融合作成果,贯彻全国文化金融合作会议精神,促进文化与金融对接。观众可以在文化金融合作成果展中,通过文字、图片、表格和实物、模型,直观认识文化金融合作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文化金融合作成果展区现场还设立了洽谈区,为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深入对接直接搭建平台提供相关服务。在金融支持下,不仅是文化产业本身得到了发展,文化企业的经营观念也发生了可喜的新变化,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开始学会利用金融工具,我想这也是未来文化产业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为文化金融合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文化金融合作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和重要成果,成为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发挥政策指引和组织协调优势,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有效对接,实现合作共赢;金融机构积极开拓文化产业市场,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文化产业不断取得新成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文化企业积极主动运用金融手段实现自身发展,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已经成为金融业业务拓展转型的重要方向。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新变化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为文化金融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今年3月,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联合召开全国文化金融合作会议,就文化金融合作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一要正确把握市场规律,注重政策的普惠性;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文化金融合作新发展;三要着力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持续深化文化金融合作。
要更好地发挥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与文化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着力在文化金融的瓶颈环节、薄弱领域下功夫,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开拓文化金融市场,最大限度发挥金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文化金融合作部际会商机制,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大财政对文化金融的扶持力度,推进文化金融在文化产业重点领域的实施,重视金融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企业直接融资,创新文化金融服务组织形式,集合文化产业界和金融界的智慧与力量来推动文化金融合作发展。
记者:您刚才提到在本届深圳文博会期间文化部将举办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讨活动。您认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文化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有何帮助?
蔡武:的确,随着近年来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不断加速融合,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今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可以说是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部分提出“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而不是在“文化建设”部分,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意义。
国务院对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既对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给文化创意企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是拓展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空间的有效路径。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创意和设计能力不足、文化产业链不完善、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增加创意设计,丰富文化体验形式和文化产业业态,提升文化资源利用层次,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促进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另一方面,融合发展也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在世界制造业生产体系中,我国处于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只有转型升级,增加文化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才能跻身制造业强国。因此,必须大力推动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将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助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记者:深圳文博会不仅为国内外文化产业界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也为中外文化交流交融提供了良好契机。像这样的平台,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发挥哪些作用?
蔡武:2000多年前,中国汉代张骞出使中亚,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随着古代航海业的不断发展,中外之间的海上贸易运输日益兴起,逐渐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欧亚非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正是在丝绸之路的引领推动下,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开始影响世界。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心所向的正确论断。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推进文化先行,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都源自于不同民族的人们对文化交流交融的向往与参与,更需要依托于促进文化艺术取长补短、商贸活动热络开展、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纵览深圳文博会即将走过10届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依托深圳优越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创业环境,在突出的市场化、国际化的办展特色下,每届展会都会吸引中外大量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聚集碰撞,在市场之手的配置下自由组合,激发文化产业勃兴的巨大创造力。这一过程中,深圳文博会在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同时实现了互利共赢。从这一层面讲,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发挥以深圳文博会为代表的高水平文化产业展会的“内引外联”平台作用是重要选择。
希望深圳文博会依托自身成熟的运作模式和举办经验,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提高办会水平、优化展会服务,以为国内外文化产业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为中外文化交流交融提供良好契机为抓手,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