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邓泉国:映射政治定力与历史智慧的理论创新
——访辽宁行政学院党委书记邓泉国教授
//www.workercn.cn2014-08-12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谭 怡/史冬柏

  新起点新条件下的政治宣言与行动纲领

  辽宁日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简称“讲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您认为这些“新”都体现在哪里?

  邓泉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新局面、形成新风气、取得新成就。在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讲话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既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又有实践的总结和发展,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这些“新”主要体现在:

  第一,体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发活力,深入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了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怎么开创、怎么走过来的”,在新的征程上将 “往哪里走、怎么走”,以及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等重大问题,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前进的方向、道路和目标。

  第二,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中。讲话既全面体现和贯彻十八大精神,又结合新的实践作出进一步阐发,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创造性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课题,提出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重大理论观点与战略部署,集中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丰富和拓展,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前进的政治宣言,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

  第三,体现在解决党的建设实践课题中。讲话围绕从严管党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讲话强调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用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讲话对事关党的执政根基、执政能力、执政资源和执政意志等重大执政问题进行了科学全面的回答,体现了我们党强大的定力和高超的智慧。

  第四,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上。讲话立足于新的时代高度和宽广的理论视野,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而且还贯穿着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思想方法。讲话贯穿着科学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梦是具体化的全民梦想

  辽宁日报:讲话为我们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新的历史起点”有怎样的特征?又有哪些“新的奋斗目标”?

  邓泉国:“新的历史起点”的特征,最重要的就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个论断:“我国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正在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这里,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总书记使用了近年来比较少用的“斗争”一词,而且强调这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 “新的历史起点”及其特征。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稳定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全球经历经济危机的洗礼中,更显示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日益彰显。我们看到,中国的制度转型已从仿造模仿走向自主创新,由自发式制度变迁向自觉式制度变迁过渡,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开始发力,中国能量开始释放。但也应看到,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新旧力量博弈加剧,抵御西化分化图谋更为紧迫。在国内,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十分紧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社会发育面临新阵痛,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社会矛盾多发,统筹协调利益关系难度越来越大,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亟待破题。这些立足于新形势、新任务,解决新课题,正是一场新的伟大斗争。

  问题倒逼改革。讲话始终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始终坚持以改革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来思考、谋划,提出了一系列因应之策、破解之道,为我们进行“伟大斗争”指明了方向、思路和原则。

  “新的奋斗目标”有哪些?梦想引领未来。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本质内涵的中国梦,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一经提出,即在全党全社会和全体中华儿女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这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中国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体化为生动形象的全民梦想,不仅唤醒了人们深沉的历史记忆,更勾勒出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成为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也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道路自信提供了目标指引。

  讲话体现了历史视野与世界眼光的统一

  辽宁日报:讲话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应该怎样理解讲话所体现的历史视野与世界眼光?

  邓泉国:讲话体现了深邃的历史视野与宽广的世界眼光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他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讲话中,总书记无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阐述,还是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无论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情阐述,还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精心部署,都不忘“回首过去”、“总结历史”,因此总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感。

  比如,在讲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世界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三个历史维度分析问题,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他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不是要走别的什么路,而是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论断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在选择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如何选择国家治理体系这一基本问题上的历史智慧、科学认识和高度自觉。

  治国理政,需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把握现在和谋划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只有“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他指出:“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

  如何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是要把握世界局势顺应世界潮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把握主动,要按照亲、诚、惠、容理念经略好周边,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对外交战略的深刻阐释中,宣示了中国的文明观、世界观。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