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深刻领会两个“永不”重要思想
//www.workercn.cn2013-12-03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他多次强调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永不动摇信仰” 、“永不脱离群众”的重要论述,像一条红线,贯穿于许多讲话的始终,坚定而鲜明,朴实而深刻。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两个“永不”的重要思想,对于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全面落实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各项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永不动摇信仰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革命理想高于天’,这句话生动反映了崇高信仰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巨大激励和鞭策作用。”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住窑洞,睡土炕,吃小米,过着和普通军民一样的艰苦生活。斯诺对此作了生动描述:“我看到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和辣椒土豆丝;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一只腿的眼镜;红军大学学员把敌人的传单翻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使用……他们艰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斯诺看到的是真实的情景,但他并不理解其中的真谛。还是邓小平同志一语道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日益多元多样的利益需求,要不要、能不能坚持信仰不动摇,就成为对我们共产党人党性是否坚定的考验和检验。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他还形象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所以当社会上有人散布“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不可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无用了” ;“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等动摇信念的言论时,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党员、干部首先不能动摇信仰,动摇了就要失之于本。现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有生之年要为这个目标去奋斗,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强调“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就非常鲜明地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性质、任务、方向和指导思想,既要有很强的战略定力,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能有丝毫动摇;又要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条底线,反对任何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图谋。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让“中国号”巨轮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永不脱离群众

  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有学者在研究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经验时认为,其他政党之所以没有完成“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历史任务”,原因正在于“都与民众不产生关系,都成了水上无根的浮萍”,而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因而才能穿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难行程,走向复兴,走向辉煌。应该说,这种分析和认识是有道理的。

  我们党所以能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最终赢得了全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受到他们的热烈拥护和坚决支持。陈毅同志曾经形象地总结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背叛了人民,失去了民心,最终为人民所唾弃。所以习近平同志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毛泽东同志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高瞻远瞩地提出“两个务必”的警示,要求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出现因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和显著改善。但为什么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社会矛盾反而日益突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张,群众怨声载道,上访告状不断,群体闹事事件时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盛行上。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以聚焦到“四风”上,就是因为“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对“耿飚之问”的最好回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具体体现。《决定》不仅明确了改革“为了谁”的问题,而且还指出了改革“依靠谁”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决定》总结了改革开放积累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在认识了“为了谁、依靠谁”之后,关键是要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必须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从思想上真正明白自己的公仆身份,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特别是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时,更要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进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就要坚决支持和实践;凡是损害和违背群众利益和意愿的,就要坚决反对和抵制,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改革工作的重要尺度,让改革植根于群众之中,让我们“永不脱离群众”,从而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