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
“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努力建设法治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主法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表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中国必将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加强民主建设探索民主实现形式
一年来,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2987名“同票同权”选举出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始履行代表的神圣职责。这是我国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专题询问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开展对义务教育法、行政复议法等一系列法律的执法检查,加强人大预算决议监督听取财政部通报……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了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
在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我国协商民主也得到发展。今年10月,十二届全国政协召开了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通过定期邀请各界别委员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让座谈会成为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协商平台。
“今后国家会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通过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公众有更多表达的机会和舞台。”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
纠正冤案审理大要案推动实现公平正义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努力目标和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殷切期待。
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案、河南李怀亮涉嫌故意杀人案、萧山出租车劫杀案的纠正,成为各地法院加强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真实写照。集中纠正冤假错案,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今年8月,中央政法委出台首个防止冤假错案指导意见。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规范各级法院坚决守住防范冤假错案的司法底线。
“要坚持依法纠正冤错案,发现一起、查实一起、纠正一起。”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依法纠错,使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受害者得到赔偿、责任者受到追究,使纠正错案成为推进公正司法、保障人权的正能量。
依法惩治贪官污吏,深得党心民心。薄熙来案、刘志军案公开审判,刘铁男、李达球、倪发科等相继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彰显了党中央加大惩治贪腐的力度与决心。
长春杀婴盗窃案、北京大兴摔死女童案、李某某等5人强奸案、雷政富受贿案等一批社会广泛关注的大案要案开庭审理并依法宣判,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制裁,公平正义得到维护。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说,司法的特点,是公正理性的审理,独立客观的裁判。面对热点案件,确保判决的公正,才能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司法公开提升公信力建设法治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从薄熙来案庭审微博直播到奇虎腾讯纠纷案庭审的“全媒体”报道出炉;从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上线到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开通……这是今年以来中国司法公开全面提速的一个个扎实脚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冀详德说:“司法公开可以尝试多种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进行公开,也可以建设案件信息的查询系统,还可以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向社会定期公开重要的司法信息等等。总之,阳光司法将进一步彰显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电视直播、广播连线、网络直播等“全媒体”形式直播了奇虎腾讯垄断纠纷上诉案的庭审过程。最高人民法院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地方法院也把司法公开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省市部分法院正在作为试点,进行司法公开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
“法官要以案讲法、以案普法,把每一次庭审都变为普及法律的契机。”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认为,法院及时公开公众关心关注的案件,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全面了解案情、明晰是非曲直,认识司法、感受司法,法律也才能真正起到指引规范社会生活的作用。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