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敢担当”是一种责任
申言//www.workercn.cn2013-12-23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纵论新时期用人导向时突出强调的一条。对于上海来说,“敢担当”不仅关系着改革的勇气,而且意味着一种责任。它是领导好推动好改革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急需重塑的意识,也是最需要补齐的“短板”。

  我们常常讲干部要提升能力,这个能力,首先体现在担当责任上。

  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要啃硬骨头,面对各种复杂、敏感的改革难题,需要我们看清楚、想明白,但更重要的是有敢担当的责任意识。若不敢担当,则看得越清楚,越不敢改革,越不肯创新,越会被前面的“险滩”和“藩篱”所阻,从而心生退意,畏葸不前;若不敢担当,则想得越明白,越会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用“小算盘”算“大账”,从而丧失给自己“动手术”的勇气。

  敢不敢担当,不能看作是个人性格问题,也不只是从政风格问题,更是党风、党性修养和品格的问题。现在有的同志之所以不敢担当,从根子上说,是他们把党的命运、国家利益和群众福祉摆在了个人仕途和荣辱进退之后,忘记了自己对党和人民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改革深入推进,会越来越触及既有的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这就更加迫切地需要我们具备敢担当的责任意识。简政放权,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动动嘴皮”,更不是“隔靴搔痒”,而是实实在在触动到改革的领导者、组织者的利益,要减掉我们手中的权,革我们自己的命。这个是真改革。真改革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而支撑这种精神的是什么?就在于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对党、对国家、对上海、对人民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必须深刻地想一想我们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想一想为建立新中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前辈先人。坚决深化改革,我们只是舍弃了一些既得利益,减少了一些现有权力,而我们的国家、民族和人民,包括我们自己,将迎来更大的红利,全体人民将更多、更公平地可以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想到这一点,我们还有什么不能舍弃的?还有什么理由不改革创新呢?

  改革成功,关键在人、特别是在干部队伍。作风不过硬,工作难以有成效。新一轮改革中,领导干部要有“必须试、必须闯、必须成功”的担当。这不是一般的勇气问题,而是上海身为排头兵、先行者的责任所在。现在的改革往往是由问题倒逼出来的,但仅靠倒逼驱动不能持续。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增强改革自觉,这种自觉来自于思想自觉和理论自觉,来自于共产党人的道义责任。上海要走在改革前列,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改革自觉。我们必须勇敢地担负起领导好推动好上海改革的重任,不为各种利益掣肘、不为各种流言所动、不为各种风险所惧。当然,“敢担当”也需要机制保障。一方面,要宽容改革的失败和试验的失误,不能让改革者背负过多的思想负担;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抱有“无过即是功”、不敢碰硬、不敢担责的干部,必须有问责,对那些推动改革不力的干部,必须“挪位”。惟其如此,才能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