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用好传家宝 坚守生命线
//www.workercn.cn2014-01-07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论党的群众路线之长效机制的建构

  □桑玉成

  我们今天所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这项活动,使共产党及其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一种党的群众观点,始终站在社会以及人民的前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支持、所敬仰。因此,从这样的宗旨来看,此项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也不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唯一途径。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建立起一套政党管理以及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

  找准党与群众关系的时代坐标和时代内涵

  建构党的群众路线之长效机制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即是要找准当前党与群众关系的时代坐标,即赋予党群关系时代内涵和时代要求。

  我们今天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讲,既是我们对几十年来几代共产党人所逐步积累起来的思想、价值及其建立在这种思想和价值之上的行为模式的弘扬,也是基于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的一种提升。我们必须看到,随着我们党实现了从一个不掌握政权的革命党到一个执掌了政权的执政党的转变,很多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其思想作风、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方面,发生了背离那种思想和价值的情况,因而重温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们党的地位的转变,也随着国际国内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如何按照时代和人民的要求来重新塑造党与群众的关系,已经越来越严峻地摆在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面前,并且也越来越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个党所执掌政权的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和安康。

  按照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大三中全会的要求,基于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成为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然而不可否认,这个发展目标对于党的执政治国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我们这个党可以说是成长于革命年代,成熟于计划经济的社会环境,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市场经济体制,面对的是全球化特征日益凸现的时代,这无疑需要我们党站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座标系上,来审慎思考问题、来积极应对时局。苏联东欧的变化给了我们这样的深刻启示:共产党的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既取决于共产党自身,更取决于党的群众基础。因此,如果不从自身建设的角度解决党长期执政和稳定执政的基础性问题,那么我们将摆脱不了这样的政治危机和政治压力。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些共产党员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仰和道德的失落,已经给我们这个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由于党的建设自身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导致的党在广大群众中的形象以及群众对党的认同、支持和拥护的程度,迫切需要我们从基础性的问题出发,来重构新形势和新的条件下的良好的党群关系。

  共产党的群众基础问题,是由共产党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第一,共产主义政党代表着最为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第二,共产主义政党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这个政治理想体现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以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解放的先决条件。第三,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种大公无私、摒弃过去那种一党私利的崇高宗旨和胸怀,是说明共产党及其党员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关键。可以看出,共产党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在任何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如何,党与群众的关系如何,都是决定党兴衰存亡的关键之所在。

  用两个基本观念支撑党的群众路线之长效机制的思想基础

  建构党的群众路线之长效机制,首先需要有坚实而稳定的思想基础。党是什么?群众是什么?党与群众的关系是什么?只有在我们的制度、政策、管理和行为的所有环节上都明晰这些基本观念和基本关系,才能为党的群众路线之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这方面,特别需要牢固地树立如下两个基本的观念:

  一是,权力来源于人民之委托的观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执政治国的主体,我们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之所以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的权力,全然是因为人民的委托。党本身并不产生权力,党的领导干部本身也不具有任何权力,只是因为具有了人民的合法委托,才能使党以及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了执政治国的权力。这是现代政治的基本精神,也是我国宪法所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我们现在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其领导职务或许是由上级任命的,或许是他们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获得的,所以往往忽略了权力的来源。可想而知,这样的领导干部不大可能具有群众观念,也不大可能与群众保持一种良好的“鱼水关系”。唯有具备了牢固的人民观,才能相信群众,才能依靠人民,才能想人民之所想,干人民之所愿和所需。

  二是,各级领导是社会之公仆的观念。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将无产阶级的官员称之为人民的公仆,既是基于他们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更是因为他们对无产阶级政权性质的认识。恩格斯曾经指出,由于巴黎公社实行了一系列旨在摒弃旧官僚体制和恶习的办法,所以其实现了过去任何政权都无法达至的目标,即使无产阶级的官吏真正地成为了社会的公仆而不是社会的主人。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党的群众路线,按照毛泽东过去的概括,即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的上述思想和主张。所谓各级领导之为社会公仆而不是社会主人,其根本之点在于:我们的一切制度、政策、管理和行为,都必须基以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一切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为依据。

  制度建设是建构党的群众路线之长效机制的根本路径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而教育实践活动仅仅是其一种途径,甚至还不是根本性的途径。要从根本上建构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切实推进政党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不仅是群众路线教育有效性的保证,同时也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长效基础。

  什么是制度?一般认为,制度主要是指那种经长期社会实践所积累或被人为设计并具有稳定性、受到普遍尊重从而能够持续发生作用的行为模式。用制度化来组织千差万别的社会成员、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人类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基本经验。在这个意义上,制度化程度既是组织良性运作的必要基础,也是社会良性运作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在谈到如何保证社会健康发展的时候就深刻地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个具有90多年历史、执政了60多年的政党来说,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需要党的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需要推进党建的科学化水平,以奠定党的发展以及由其执政之国家发展的更为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提出制度建设的任务,需要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

  之所以提出制度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由如下一些因素决定的:

  首先,制度具有权威性的特征。在一个既定的制度框架下,可以保证我们这个执政党的制度权威以及在制度权威下的高度凝聚性。在任何一个社会组织中,组织结构、命令与服从体系、管理手段等等组织要素都是维系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所有的组织要素中,只有制度的因素最为具有权威性。

  其次,制度具有规范性的特征。无论是对于党的组织还是对于党的干部抑或党员个体来说,制度都是一种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而是整合全党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基础。制度本身具有规范的意义。对于一个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政党来说,形成普遍适用的制度规则,用于规范所有党组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党员的政治行为,是维系我们这个党高度统一的基本前提。

  再次,制度还具有稳定性的特征。相对来说,党的领袖、党的组织、党的方针等等,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作出调整和变更,但是如果这种调整和变更缺乏制度的基础,就将会使政党发展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比其他任何组织要素都要稳定持久。邓小平同志曾多次谈到,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也就是说,在一个社会或者一个社会的团体中,领导人是可以改变的,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也是可能经常改变的,而惟有制度才能够起到稳定的持久的作用。

  最后,制度更具有获得认同性的基础。对于一个千差万别的人类社会来说,如何通过某种手段实现其共同生活的目标,如何在一种高度整合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发展,其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到人类能够普遍认同的基础。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情况也是这样。根据人类生活的基本经验,在现代社会,能够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莫过于一种公正、合理并且能够持续有效的制度安排。在一种好的制度框架下,人们遵从制度,按照制度的要求行事。这就使得社会或者组织能够获得了正常持续发展的认同基础。

  在制度设计中注重其权威性和有效性问题,应该成为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之制度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一种制度如果得不到切实的遵守,那么带来负面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个制度的效率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制度本身以及制度制定者主体的权威问题。在社会管理上,只要有一种制度可以不去遵守,那么就有多种制度得不到遵守的事情发生;只要一个人违背制度或超越制度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有许多人去违背制度或超越制度的可能性。因此,我们需要以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不仅仅要抓制度的制定,更要抓制度的有效实施。通过这样的制度建设,以奠定党的群众路线之长效机制的坚实基础。

  (作者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政治学教授)

1 2 3 共3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