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新要求
□贺善侃
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优良作风,必须坚持不懈、长期贯彻实行。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根据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任务,其要求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使党的群众路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对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进行了新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积累了新时期发扬党联系群众作风的宝贵新经验。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的形势对党的群众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与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相结合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任务。其中,服务型执政党是首次提出。服务型执政党的实质是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切实把这个宗旨落实在具体执政行为中,使之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好人民的公仆,始终依靠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有确立牢固的群众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原则,才能建设好服务型执政党。换言之,只有把服务群众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才能真正在党的工作中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
要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相结合
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相结合。只有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坚持执政为民,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从容面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才能经受住“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真正做到政治清明、作风清廉、党性纯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离不开密切联系群众,而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也必须以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目标和依托。
要与提高政策水平、执政能力相结合
一是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的能力。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党的领导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要善于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调研的选题,遵循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协调好调研对象的时间,遴选合适的调研队伍。要学会“蹲点”、“抓典型”、“解剖麻雀”,学会“走马看花”与“下马看花”相结合,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决避免形式主义。
二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这也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尊重群众,能否合理听取群众意见,最终体现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上。从本质上说,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即群众参与的决策,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才能真正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以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杜绝以权谋私和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三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群众路线需要高水平的群众工作作保证。群众工作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善于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上。要学会实事求是、深入细致地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有的放矢地化解矛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要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度,迅速行动,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四是现代化信息处理能力。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虚拟社会。据新华网报道,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5.9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网络时代的群众工作显然不能仅仅停留于传统的工作方式。网络时代的群众工作不仅需要迈开双腿下基层,直面广大群众;还要把群众工作延伸到虚拟社会,阅读网上跟帖,浏览博客、微博,参与网上互动等,从网上获取鲜活的社情民意。创新网络社会的群众路线,党的领导干部需要“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尊重网民,听取“网情”,认真关注、解读、回应并有效应用网络民意。提高现代化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网络素养”,确立良好的网络形象,是做好网络群众工作的必要前提。
要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
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必须从基层党组织抓起。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其一,基层是民主政治的基石。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基层党建搞好了,切实维护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推动基层各项民主制度的贯彻落实,坚持依法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自治机制,把民主政治落实到基层。
其二,基层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沿。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社会变革的第一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党的基层组织来体现和维系的。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如动拆迁、再就业、物业管理、居民区环境、养老问题等等,大量发生在基层或与基层有关。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事关整个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只有基层党建搞好了,切实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照顾到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把党的温暖送到广大群众的心坎,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作者为东华大学教授)
群众路线是最优质的执政和治理资源
□刘正强
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凝结而成的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由于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倾听民众呼声、增加政治认同、促进社会团结的执政理念,群众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群众路线不但仍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安邦的传统法宝,更是完善国家和社会治理结构的基础和支撑理论,是最可宝贵的执政资源和治理手段。在中国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尤其是世情国情党情乃至政治生态与社会治理充满弹性变化的今天,重新认识和发掘群众路线的功能和价值,对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要求、基本指向,对创新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特别是在战争年代,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曾是我们的强项和优势,成为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法宝。但在今天,党的群众工作有弱化的倾向和危险。反思这种弱化的原因,除了有部分党的领导干部和政府官员对和平时期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在党和政府的工作中放松了这方面的要求外,在新阶段我们党执政环境的变化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当前,人民群众的构成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群,成为一个更加广泛、更加多元的概念,这同战争年代以及建国初期我们面对的群众主要体现为几个阶级阵营的鲜明情况有很大不同。由于文化、心理、价值、道德、伦理等日趋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尤其是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与利益诉求日益凸显,导致社会整合和动员的难度加大。过去通过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级组织,比较容易在体制内把工作覆盖到每个人,现在随着单位制的解体和整个社会开放性、流动性的增强,传统的机制已很难发挥作用,而新的机制尚未形成。
在一些人看来,在党已取得政权的情况下,党的各项工作要围绕发展经济,依靠各级政府部门来展开,对社会管理的专业化、知识化、技术化要求更高,群众路线并不那么重要了。而且,经济工作搞好了,会带来群众收入的提高和福利的改善,从而自动增强人们对党和政府的认同。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错误看法。他们没有看到,在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结构中,群众的要求、愿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身也不会自动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与执政基础。因而,党和人民群众鱼水关系、血肉联系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战争年代,如果党脱离和疏远群众,最终会损害执政的根基,就要亡党亡国。
有研究发现,随着政府层级的下降,农民的政治信任度也下降。从中央政府开始,每下降一个层级,农民的政治信任度下降10%左右,直到乡镇政府和村组织,政治信任度仅有3成多,这是非常危险的。现在一些年轻领导干部,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广,但缺乏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经历,不善于、不屑于、不敢于做群众工作,相反,他们在决策中过于依赖专家,过于迷信技术,回避、嫌弃群众,而当真正面对群众的时候,却处于失语状态,讲法律、讲政策、讲感情都讲不过百姓,这就直接导致了政治信任的流失。
如果说在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人民群众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牺牲,那么,在今天国力大大增强的情况下,人民群众有理由享受、我们有责任提供更丰富、更公平的发展成果。以前是“我们要求群众做”,现在则可能是“群众要求我们做”,如果不能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对基层的要求、愿望麻木不仁、漠视不理的话,这是相当危险的。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帮扶困难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协调利益矛盾、疏导群众情绪等,已经并将继续丰富和拓展群众工作的内容和范围。特别重要的是,当前还要加强对群众情绪的管理和引导,既要改善民生、发扬民主、保障民利,更要疏解民怨、善解民意、防范民粹,在实际工作中形成正确的政策和舆论导向。既要一切为了、一切依靠群众,更要教育、引导群众,防止超越阶段、能力和限度,不顾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一味迎合百姓需求的倾向。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就在于许多领导干部患了“权力依赖症”,丧失了群众工作的观念、能力,习惯于依靠硬性、简单的行政命令来开展和推进群众工作,无怪乎群众对部分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不领情、不满意了。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尽管有做好群众工作的愿望,但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所以仍然事倍功半。以前没有通讯工具、交通不便,却能密切联系群众;现在路通了,电话通了,直接面对群众却少了。
群众路线被一些国外学者看作是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具原创性的贡献。有学者将群众路线诠释为一种逆向公众参与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决策者必须主动、持续地深入到群众中去,而不是坐等群众前来参与。在中国的国情下,即使民主与法治建设有了很大进展,群众路线、群众工作也是须臾不可或缺的。群众路线是法治化、民主化、市场化的配套、平衡、减震、缓冲装置,更是党执政合法性的补强装置和获取“实质合法性”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