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述评
//www.workercn.cn2014-03-01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适应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新形势,文化部门按照“加大力度、巩固提高、深化拓展、攻坚克难、科学发展”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政策措施,文化改革发展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态势。

  攻坚克难、深化拓展,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这是一份简政放权的清单:文化部原有13项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中,已取消或下放了9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取消或下放了29项行政管理职责。

  不久前,这两个部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在两部门的“权力清单”上,各个审批项目的名称、设定依据等列得清楚明白,并向社会公开征求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传统的文化行政部门正在完成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的“现代行政”转身。

  对于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也不是一劳永逸。围绕增强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把握宏观指导,引导已转制文化企业因地制宜加快公司股份制改造,努力建立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各地文化行政部门也积极探索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已有16个省市成立了专门监管机构或明确了出资人机构。

  推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决策和监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使用效率……在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的同时,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也正展开一场静悄悄但影响深远的升级改造。

  转变方式、提质增效,文化事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项工作比拟为写文章的话,“均等化”、“标准化”这六个字可以看作是醒目的“题眼”。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着多头管理、资源分散,公共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脱节、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缺乏统一标准、刚性要求和有效考核等问题……

  问题找到,解题思路随之清晰:转变方式,在均等化的前提下划定“底线标准”,这正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基本承诺——制定并落实公共文化服务种类、场地设施、人均资源、服务半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一系列标准,按统一标准提供服务和保障。目前,文化部正在研究起草工作方案,提出推进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任务,努力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防止出现低效化、无效化现象。

  再看文化产业。这个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逆势飘红的板块,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新的风貌:把速度和质量统一起来,把规模和效益统一起来,向着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进军。

  凝魂聚气、强本固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生长点。各级文化部门、各界文化人士探索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化人育人。

  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契合的晚会“限奢令”,促使中国的演艺市场呈现出清新、朴实、健康的新面貌。

  正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顾欣所说:“五部委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对于演出市场的理性回归是一次倒逼,迫使艺术工作者回归艺术本体,深入思考艺术为大众服务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在浓墨重彩响锣重鼓纵深推进改革进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守,是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自觉担当。文化部适时推出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想,从加强文物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加强古籍保护等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根植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好歌曲》等一批颇有口碑的电视节目涌现……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的蓝图,各级文化部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文化强国的中国梦。

  (据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周玮、白瀛、徐硙)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