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领导者要有调查研究的真功夫
——观影片《刘少奇的44天》有感
//www.workercn.cn2014-03-14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陈泽珲

  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我近期观看了影片《刘少奇的44天》。影片再现了刘少奇同志1961年4月1日至5月15日回乡调研的情景,虽然没有华丽的制作、没有绚丽的画面,但内容真切而感人,真实记录了刘少奇同志走群众路线、抓调查研究的44天的鲜活故事和心路历程。从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睡地板、割禾草的严格要求,到深入田间地头、走家串户的深入作风,从听不到真话、问不到实情,到与乡亲们敞开心扉聊大食堂的弊端、刮“五风”的危害,都让我们受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感染和激励。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呢?我认为,调查研究是基本途径和重要路径。观看《刘少奇的44天》,那一幕幕熟悉的场景、一张张焦虑的脸庞、一桩桩鲜活的往事,既特别亲切感人,又特别令人警醒。它带给我们的感动、触动和震动很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领导者要有调查研究的真功夫。

  最重要的是心里装着人民

  影片《刘少奇的44天》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毛主席在与刘少奇同志对话中谈到,“这些年我们的官越做越大了,但调查研究少了。”我理解,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贴近大地,才能听到自然的声音”。我们搞调查研究,如果不依靠群众、不深入群众,就很难跳出主观主义、本本主义的误区。近些年,我们各级各部门搞的调查研究不少,但更多的是“从干部中来,到干部中去”,无论是听汇报还是搞座谈,都难以看到群众的身影、听到群众的声音,一篇又一篇的调查报告成了“八股文”,不能接地气。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反“四风”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让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回到党员干部队伍中来。

  一是调查研究要常沾“泥土味”。刘少奇同志回乡调研的44天,基本是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度过的,草地中、田埂边、食堂里、妇女洗衣服的石板旁,都是他调查研究的“课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也要像少奇同志那样,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到群众中,听听他们的家长里短,了解他们的所急所盼,让自己沾一身“土”。只有与群众打成了一片,才能打开“话匣子”、敞开“心窝子”,调查研究才能“一竿子插到底”。

  二是调查研究要常留“汗水味”。“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当年毛主席号召全党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如今,有“四座大山”挡在了我们通向中国梦的征途中,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不能“隔靴搔痒”或者是“隔山打牛”,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通过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用“汗水”来换得人民的支持、扫除“四风”的干扰。具体到调查研究中,要像刘少奇同志那样,舍得花精力、下功夫,追根刨底,一抓到底。

  三是调查研究要常怀“人情味”。高高在上、官话连篇,无形中就会与群众拉开距离。调查研究的课题只有与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零距离”对接,才能做到情相融、心相通。刘少奇同志回乡调研的44天,与邓福生玉米地里的对话、与汤福生小朋友的告别,都充满着真情实感。我们要常怀一心为民的“人情味”,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并贯穿到调查研究的全过程。

  最可贵的是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和主要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始终把坚持实事求是作为根本原则,他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形象生动地阐释了一个国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刘少奇同志回乡调研44天,始终贯穿其中的是坚持实事求是。解散公共食堂,就是实事求是的重大决策。我们今天开展调查研究,似乎把实事求是的精神给忘了或丢了,很多时候考虑的是是否符合领导的心意、是否符合本地本部门的利益。调查研究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开展,才能发现真理,最终解决问题,否则只能是自欺欺人或者是粉饰太平。要做到实事求是并非那么容易,需要勇气,需要智慧,也需要务实的作风。

  一是要真下基层。现在通讯手段很发达,各级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打电话、听报告、批文件的方式处理问题,实际上对于基层事务了解并不深、并不透、并不准。就是下基层,也往往“来去匆匆”。从观看《刘少奇的44天》联想到党中央1961年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我们深切感悟到下基层的“真”。各级领导干部应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在调查研究中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低调地去,踏实地走,不搞场面,不讲大话,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实到行动上。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二是要真访群众。调查研究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像刘少奇同志那样,走到田埂上去、厨房里去,而不是满足于看材料、算数字,听汇报、上网络,习惯于“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一阵风来,一溜烟去。要按照走访线路随机、对象选择全面、调研语言亲民的办法,走到家中,唠上家常,坐到一条板凳上,多听真话和实话。只有这样,调查研究得出来的结论才可能是切合实际的、可行的、有用的。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

  三是要真住民家。搞调查研究,首先要让群众有信任感。刘少奇同志刚回家乡的那些日子,由于群众被“刮风”、“挨斗”弄怕了,导致“话到嘴边留三分”。刘少奇同志洞察秋毫、心知肚明,以吃住在农家的身体力行打消了群众的种种顾虑。而我们现在有的调研活动是“快餐式”的,与群众贴得不近、谈得不深,更说不上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久而久之,谁还敢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道实情呢?

  最迫切的是聚焦实际问题

  不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就是“四风”。与刘少奇同志当年开展调查研究时比,如今发展起来的问题也并不少。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所说,长沙正面临着一系列“两难”问题,即经济发展的原有动力在削弱,而新的动力尚未形成;城市化的水平亟待提升,而“城市病”的困扰初见端倪;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需要释放新的空间,而资源环境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已绷得很紧。要解决这些问题,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前提。如果作出决策是“一朝分娩”,那么调查研究就是“十月怀胎”。带着问题开展调研,通过调研解决问题,应成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

  首先,调查要广而深。广度和深度,是开展调查的“不二法门”。只有广度没有深度就会空、抓不住实质,只有深度没有广度就会片面。刘少奇同志回乡所做的44天调研,就是在“广”和“深”上下足了功夫,接触面广,对解散食堂等实际问题了解得深。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少坐在办公室,多到群众中去;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实打实地开展蹲点调查和“解剖麻雀”,在“广”与“深”的结合上把发展中的情况、把群众关心的问题吃透。

  其次,研究要实而准。调查研究是调查与研究的有机统一。要向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看到了问题就真正去研究解决问题。对长沙发展、民生利益等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我们不仅要“知”之深,而且要“行”之切。要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透彻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而不研、研而不解,问题和矛盾仍然存在,调查研究就失去了本来意义。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