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新时期新格局中北京的发展
吴季松//www.workercn.cn2014-03-17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三、创新理论,努力破解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是人口过度膨胀、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水生态日趋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但是,北京是首都,广大群众有到北京来的愿望,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须解释清楚的。为此,应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使北京走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与兄弟省市和国家的长远与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1、创新理论,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以业控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市场应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系”,核心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实现公平性。像纽约、伦敦和巴黎一样,北京市的市场应该是以高端企业、高端人才为导向的城乡统一的市场。

  首先,北京应以市场配置有限的自然资源,应充分利用智力资源发展高端产业,以市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不必贪大、求全,不宜过度保护低端服务业占有过多的自然资源。

  其次,政府财政都来自纳税人,应注重公平回报,不宜采用过度补贴公共交通等行政行为。按统计规律公益事业的行政补贴额一般不宜超过运行成本的15%,否则漠视市场规律,反而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再次,除过高房价和过高收入应控制以外,应按市场规律,像纽约、伦敦和巴黎一样,认同北京的高生活成本,认同“一部分人(包括部分地域)先富起来”。不能采取人为的行政补贴来主观降低城市生活成本,制造变相的“大锅饭”。

  同时,应按比例以税收控制批发市场、低档的住宿、餐饮和零售等类企业,要提档次、集约化,形成城乡和过渡带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2、建立新理念,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才能“以水定人”。要建立“生态承载力”的新理念。城市是叠加在地域自然生态系统上的人工系统,人不能为所欲为,自毁“地基”,压垮自己所在的自然生态系统。城市人口的增加必须遵循这一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城市人工系统本身也不是越大越好,能源供应、水供应、交通管理和产业结构都有其边际效益,城市过大反而人为地造成了不平衡、低效,问题丛生。

  对此也有些模糊认识:一是“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没水喝”,北京居民的期盼和城市定位是青山绿水、更好的生活环境,而不仅是喝水。二是“可以调水”,笔者做过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多个专题调研上报,这些措施无一可以支撑北京人口无度膨胀。因此,应据此“以水定人”。

  3、加快立法,依法行政,才能“依法管人”。控制北京人口最关键的措施是立法。按科学依据、实际情况、法理和国际惯例的原则,先立地方法规,因为北京是首都,最终应实现全国人大通过相关法律,才能真正实施。

  笔者在北京居住了68年,在我国20省具体主持实施过生态修复,在世界101国进行了较深入的知识经济和生态修复考察,在世界上除加尔各答外所有堪称国际一流的大都市做过一周以上的调研。认识到北京在空间和地域发展上不能再“摊大饼”;在经济和功能发展上不宜再过度追求做调众口的“大锅饭”,才能在历史的新时期和世界的新格局中稳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作者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