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惊人的发展 深刻的变化
——写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之际
陈沸宇 扎 西 韩俊杰//www.workercn.cn2014-03-28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纪念日。55年前的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场以解放农奴为核心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在西藏全面展开,标志着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获得新生。西藏的历史由此揭开崭新的一页。

  斗转星移,如今,西藏大地早已告别了昔日的极端贫穷落后,在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均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雪域高原新生55年

  和平解放前,残酷的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社会发展

  在西藏延续多个世纪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因对劳动者人身自由的终身禁锢、对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的残酷剥夺以及对劳动者尊严的血腥压制等,到近代已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使西藏社会长期陷入极度贫穷落后和封闭萎缩的状态。

  旧西藏经济之凋敝、民生之困苦,令人触目惊心。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经济结构严重畸形,占人口不到5%的农奴主,却占有西藏的全部土地、草场和绝大部分牲畜。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却没有土地,不仅遭受着异常残酷的经济剥削,还要面临着剁脚、剜目、抽筋等极为野蛮的刑罚。西藏在和平解放前几乎没有任何现代意义上的工业,连一根火柴、一枚铁钉都不能生产,农牧业生产仍采用原始自然的生产方式。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地区乃东县克松村的历史,活生生地控诉着封建农奴制的罪恶。记者在该村采访时了解到,在300年前,索康家族刚刚建立时,共有80多户农奴606人,而到1959年时,这里仅剩下59户农奴302人。这期间,被打死和病死的农奴分别是50名、149名。时任新华社记者林田这样记述:“谁只要看一眼这群人,就会多少懂得一点什么是农奴制度。这老小一百多人,没有一个人穿一件完整的衣服,全是破烂得像麻袋样的粗毛衫裙,那上面不是补丁,就是发亮的油污,妇女和孩子们几乎没人穿靴、鞋,全赤着脚。”

  “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是被领主占有;就是河水变成牛奶,我们也喝不上一口;生命虽由父母所生,身体却为官家占有。”这首悲怆的民歌透露出人们对封建农奴制的仇恨、悲愤与无奈。但西藏地方上层反动分子是封建农奴制度死心塌地的维护者,“不仅不改,而且永远不改”,并最终在1959年3月发动武装叛乱。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西藏绝大多数人民的迫切愿望,很快平息了叛乱。从此,雪域高原进入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历史阶段。

  GDP连续5年百亿级增长

  特色产业造血能力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2009年到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连续5年实现百亿级增长,相继跨越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700亿元和800亿元关口,保持了年均12%以上的增长速度。

  经济结构日趋合理。1959年,西藏农牧业产值占经济总量的70%以上。到2013年底,西藏生产总值中,一产、二产和三产之间的产值比为0.107∶0.363∶0.53。西藏自治区统计局有关人员介绍,经济总量不断增大而农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降低,标志着西藏产业结构在持续优化,地方经济发展已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以旅游业、藏医药、民族手工业、特色农牧业、绿色食(饮)品等为代表的西藏特色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特色经济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担当着主力,现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达到12.85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的95%以上,注册资本总额占全区注册资本总额的53.63%,较10年前超10倍。西藏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正成为重要的“造血”产业,去年约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8%。目前,以藏东北牦牛、藏西北绒山羊、藏中优质粮油等为代表的“七区七带”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已达6520元。

  西藏经济发展近年来为何又快又好?西藏社科院专家何纲说,首先是中央给予的包括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等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西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其次,近年来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建成了包括青藏铁路、青藏电力联网等在内的大批交通、能源等重点工程。这些工程有效缓解了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起到了强大的拉动作用。

  民生事业加速发展

  230万农牧民圆“新房梦”,社保体系正建成

  近年来,西藏着力改善民生,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目前,西藏正在加速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户有所居、学有所教”的民生目标。

  今年藏历木马新年前夕,山南地区村民达瓦卓玛顺利搬入新居,圆了全家期盼已久的“新房梦”。这是西藏安居工程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启动于2006年的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2013年底圆满“收官”,昔日许多低矮、阴暗、人畜混杂居住的土坯房,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小楼,230万西藏农牧民圆了“新房梦”。据介绍,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共完成46.03万户,累计投资278亿元,全区农牧民群众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20%至30%。

  阿里地区普兰县霍尔乡中心小学学生小次旦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午饭后可以领到苹果。他说:“在学校吃得好、住得好,每天还有苹果吃,我很喜欢。”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西藏将再次提高教育惠民补助标准,生均标准达到2700元。孩子们的洗澡问题正在加速解决:2012年起,西藏累计投入近亿元用于中小学校澡堂建设,预计今年底前将建成109座澡堂。

  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成。截至目前,西藏已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等保障机制,社会保障在政策层面上实现了全民覆盖。社会保险已涵盖城乡居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人、寺庙僧尼等各类群体,实现了全民覆盖。到2013年底,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248.89万人次。

  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还在不断出台:交通改善、乡村公路、供暖、拉萨蔬菜便民直通车,雪域高原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将继续提高。

  公民素质不断提高

  法律意识、科学观念扎根百姓心底

  “我是农奴的后代,昔日的农奴主做梦都不会想到,农奴的后代们不但不再是农奴了,而且还是一个国家干部。”西藏自治区扶贫办党组书记曲尼杨培说,若在旧西藏,自己只能重复先辈们的悲惨命运。

  截至2013年10月,西藏自治区政府26个组成部门中,25个部门的党组书记或厅局长由藏族同胞担任,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农奴的后代。另外,在今天的西藏,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2012年四级人大换届选举中,参选率达94%以上。

  如今,西藏普通民众的现代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堆龙德庆县乃琼镇乃穷村村民多吉走出车载流动法庭时高兴地说:“很感谢流动法庭的工作人员,是他们让我的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与他亲如兄弟的同村好友向他借钱后迟迟不还,协商多次没结果后两人起了冲突,于是他想到了寻求流动法庭的帮助。“现在通过法律宣传普及,农牧民群众遇到纠纷,去寺院和私下解决的少了,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强了。”堆龙德庆县法庭的工作人员说。

  现代科学观念也已扎根在普通百姓的心里。前不久,记者在拉萨市当雄县、林周县农牧区采访时了解到,相当多的藏族老百姓对温室农业生产中的湿度、温度、病虫害防治等都了如指掌。在饮食上,已有不少人家在奉行“少盐少油少吃肉,多菜多果多杂粮”,他们都懂得了血脂高、血压高等疾病的危害。在林芝地区,很多老百姓的家里干净整洁,还用上了消毒柜、洗浴液、消毒液等现代卫生用品。

  随着文化素质、商业意识、开放意识等不断提高,许多藏族同胞走下高原而融入全国各地去工作、经商等。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已有越来越多的藏族人口迁移到内地城市工作和生活,汉藏民族之间呈现出“自主性双向或多向流动”。以成都为例,成都市区有户籍的藏族人口达3万多人,形成了“藏族聚居区”和“藏族特色商品一条街”的商业区。“我在成都已经生活了5年多了,很喜欢这座城市。”老家在拉萨的卓嘎说,3个孩子都已经在这里上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