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国家治理视阈下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秀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而核心价值观又是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故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需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这些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组成内容。
国家制度确立后必须持之以恒的实施才能达其目的,而国家制度的落实要依靠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部署,必须将其持之以恒地实施。为此,必须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各级管理工作者执行能力的提高。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为了保证落实和实施,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之所以强调“机制”,因为机制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是使工作落到实处的保证。缺乏机制,工作就会缺乏稳定的落实程序和方式,只能停留在认识和应然层面。之所以强调“长效”,是因为核心价值观是最深层次的问题,解决的是魂的问题,不会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没有长效机制作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部署要求就难以实现。
能否建立有效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各级管理工作者执行能力和治理能力的体现。机制是构成事物各部分、各环节之间形成的稳定的相互作用的程序和方式,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它的形成需要具备系统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长效机制的建立对能力的要求更高。能否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的长效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各级管理工作者执行能力强弱、治理能力高低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各级管理工作者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提高到国家治理的高度来认识,在提高自身治理能力上下功夫,努力建成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社会、内化外化于全体人民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
积极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断提升公民道德水平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寇清杰
一、良好道德风尚为社会发展凝魂聚气
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培育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尚道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强调了“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立德树人”的要求,公民品德素质的培养和不断提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我们党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社会主体——人的素质是一个关键的基础因素。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和良好的道德环境,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
二、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价值观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领悟、接受它。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抓好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各行各业实际工作和大众日常生活中,找准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的契合点,善于用大众话语、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善于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善于运用大众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唱响正气歌,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其次,要坚持不懈推动实践养成。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习惯。要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乐于参与的平台,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教育全过程
推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王璟
市教育两委高度重视学生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入手,从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入手,不断创新价值观教育的形式与载体,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是与“中国梦”主题教育相结合。去年以来,高校系统开展主题活动327项,公益广告设计大赛、“我的中国梦”征文大赛、“最美中国”绘画比赛等活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与新媒体手段相结合。开展优秀博客、博文的评选,鼓励学校运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在高校设置了我谈价值观微话题,开展了“微传递·巨能量”传播活动;在中小学开展了“我的中国梦”空中阳光夏令营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三是与各类校内外活动相结合。将价值观教育与“节水、节电、节粮”教育结合起来,强化了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与“雷锋精神进校园”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真诚友善、勤勉奉献的雷锋精神。
四是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把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各环节,与学生的主题班会、择业就业、评优表彰、学业成长结合起来,用教师的实际行动营造敬业爱岗、勤奋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成长。
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一,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强化课堂育人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组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开展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引导学生主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第二,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育人
挖掘体验式德育的有效载体,建立学生实践成果分享制度,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建立社会与学校联动的实践教育共同体,引导中小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使践行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与行为准则。
第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活动,强化活动育人
结合新中国成立65周年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座谈会,设立“青年教育大讲堂”,组织2014年校园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组织中小学“学习优秀文化,传承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第四,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示范育人
加强队伍培训培养,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培训和中小学班主任技能大赛,强化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中小学德育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刻认识与实践应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