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切实服务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根本上说,必须靠构建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坚持开门听意见、开门找问题、开门搞整改,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党员、干部身上是否有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群众感受最真切、评价最客观。整改工作敞开大门,全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与评判之下,才更有效果。开门搞活动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也是坚持群众观点的内在要求。应积极践行开门搞活动,坚持把开门搞活动贯穿活动始终,每个环节都要组织群众有序参与进来,无论是查摆问题、剖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在群众监督下进行。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确立和完善一个常态化的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把党的群众路线化作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具体的实际行动,使得各级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始终保持群众本色不变、群众情怀不淡,真正回答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民情恳谈、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开通热线电话、设立电子邮箱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为干部把脉,把问题找准找全,切实解决群众不愿提、不敢提、不会提意见的问题。同时,要建立完善调研走访制度,采取定期调研、定期接访、驻村蹲点、网络问政等方式,将姿态放下去,把工作沉下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生活细节之处关心群众,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拓宽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坚持把群众评议评判贯穿活动全过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动力机制。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有了群众广泛、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就有了深厚基础和强大动力。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群众的切身感受和满意程度,这就要强化群众参与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认真汲取群众智慧,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基本要求。必须把广泛吸收群众参与贯穿于活动的每个环节,真心实意听取和接受群众批评意见。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标尺,真正把活动成效的评判权交给群众。思想认识是否提高,让群众来评价;查摆的问题是否准确深刻,交由群众评议;建章立制是否客观有效,交由群众评判。活动方案、进展情况、阶段成效等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布,广泛推行党员干部公开承诺,亮职责、亮绩效、亮形象,接受群众监督。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体系,用明确的政绩考核“指挥棒”和用人导向切实推动作风转变;加大干部考核任用中践行群众路线实绩的比重,突出创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式和实效的内容;加大干部考核任用中群众的参与度,更加重视干部的群众口碑;建立健全群众评价监督机制,对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只有如此,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党群干群之间的互动才有活力、有动力。
坚持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活动关键,健全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和实现机制。教育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重点在实践,关键在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体现。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注重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看病、养老、就业、上学、住房、环境、交通、增收等基层群众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不良作风问题。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从群众普遍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出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明显变化。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领导机关公开承诺制度、各级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制度,鼓励干部去艰苦地区工作,推动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推广和完善“绿色邮政”、“网上信访”、“专线电话”、“视频接访”、“信访代理”等做法,畅通与群众平等对话交流的渠道,使群众的各种诉求得到及时准确反映;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通过政策导向、政策扶持、政策调节,逐步建立完善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合理的利益均衡机制和规范的矛盾调处机制等,来协调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把群众监督作为解决“四风”问题的重要抓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党员干部的作风,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解决“四风”问题,必须将评判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靠群众来推进。放下身段听取批评意见,敞开心胸听取逆耳忠言,实实在在接受群众监督,是解决“四风”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个根本途径。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广泛发动群众监督,深入开展正风肃纪、行政效能明察暗访,查处党员干部违反“八项规定”行为,纠正机关效能低下问题,整治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为民办事不力行为等专项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放大镜”和“显微镜”作用,使解决“四风”问题的整个过程曝光在人民群众的视线之内,让“四风”在群众的“火眼金睛”前无所遁形。同时,要不断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健全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和廉洁从政情况的制度,进一步拓宽和完善党内民主监督渠道;不断完善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党外监督形式,健全网络举报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监督制约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融入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以深化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的有效成果。
坚持把边学边查边改、立行立改贯穿活动始终,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保障机制。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这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从活动一开始,就要把制度机制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坚持制度机制建设同步部署、同步推进,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着力在建章立制、完善机制上下工夫,见成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不仅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而且要把落实整改措施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构建贯彻群众路线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更加制度化、长效化的实现方式,为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长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为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切实填补“制度空白”和“制度漏洞”,推动各项制度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在制度建设中,要着力增强制度科学性,制度设计需要通盘考虑,全局规划、科学设定。要建立健全督查落实机制,以目标倒逼任务、时间倒逼进度、督查倒逼落实,使问题有人解决、矛盾及时化解,形成刚性化、常态化的督查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要求纳入目标管理,纳入单位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体系,让抽象的践行群众路线变成具体的行为准则;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积极配合的践行群众路线常态化格局;着力增强制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落实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制度执行严格、顺畅、管用、实在,全面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化水平。
(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