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观点提要: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同样如此。英雄先烈,正是主流价值的具象承载者。追思英雄、缅怀先烈,实际上是民族精神进一步振奋的过程,是民族力量进一步激发的过程,也是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奉献意识再教育的过程。铭记不能忘却的纪念,以虔诚的心意致敬历史、感恩英雄,国家和民族情感才有更稳固的支点,国家富强、民族兴旺才有更强劲的力量。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而今年的清明更多了几分温暖、几分肃穆。3月28日,43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韩国回到祖国怀抱,在沈阳重新安放。而民政部近日也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基础上,出台了《烈士公祭办法》,对烈士公祭活动的主体、时间、场所、参加人员及具体内容、相关程序等各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慎终追远、思亲怀故——中国人历来看重清明及其承载的意义。在这个乍暖还寒、吐故纳新的时节,许多人或是扫墓祭祖、遥寄思念,或是缅怀先烈、感恩前辈,通过各自方式表达心底的那份情感。这些纪念活动不仅是一种仪式,还在于饮水思源、赓续传统。相对于以家庭和家族为主祭奠亲人,从国家层面、集体层面以更高规格、更规范化、更常态化的方式来缅怀英雄先烈,是在继承一种精神,追寻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行进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这是一种责任的觉醒,也是传承中华文化、延续精神血脉的必要之举。
这些年,随着国家实力稳步增强,民族自信不断提升,我们对国家和民族历史更加重视,追思怀远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放眼望去,许多地方都曾经或正准备开展纪念活动,宣传先贤们、英烈们的事迹和精神,人们对相关纪念活动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对在重要节日公祭烈士的呼声日趋高涨。当然也要看到,目前不少纪念活动还是自发的、零散的,由地方政府牵头举行的纪念活动还不够多,也暴露出一些组织不得力、程序不规范、礼仪不庄重,甚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使活动严重偏离初衷等问题,种种情况亟待纠正。
有言道,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注定没有希望,一个有英雄而不知爱惜、崇尚的民族同样难言前途。回顾中华民族历经坎坷一路走来,特别是百余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依赖的正是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奋斗和付出。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穿过枪林弹雨,抛头颅、洒热血,一步步改变了旧中国被压迫被奴役的境地;建设创业时期,无数前辈白手起家,敢为人先、甘于奉献,一步步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出一大批实干者,秉承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助力祖国一步步富起来、强起来。他们的精神令人感佩景仰,他们的功绩必将与世长存,他们的名字理当被永远铭记。在清明、国庆等重要节日,对先烈祭之以礼,向英雄表达敬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们铭记脚下这片土地曾经发生过的种种,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好地读懂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同样如此。英雄先烈,正是主流价值的具象承载者。追思英雄、缅怀先烈,实际上是民族精神进一步振奋的过程,是民族力量进一步激发的过程,也是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奉献意识再教育的过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或民族不重视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凝聚鼓舞作用,不重视激发和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在绵延不绝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上,那些大智大勇、大爱大义者们谱写了一首首赞歌,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珍惜这笔财富,以他们为榜样,激发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构建起自身价值体系和精神家园,我们才能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站在冲刺的紧要关头,面对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和重任,面对国内外各种思潮、观念的冲击和诱惑,没有那么一股精气神不行,不在精神层面汇聚起能量不行。牢记历史,保留一份永不磨灭的感念,从缅怀中汲取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段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文字,深沉而饱含感情。铭记不能忘却的纪念,以虔诚的心意致敬历史、感恩英雄,国家和民族情感才有更稳固的支点,国家富强、民族兴旺才有更强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