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当前文化思潮
//www.workercn.cn2014-04-17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宋建林

  ●大众文化思潮影响下产生的文艺庸俗化、鄙俗化、媚俗化倾向,助长了不良价值取向的滋生和蔓延。

  ●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泛娱乐化倾向,是一种畸形的文化娱乐观。

  ●文化虚无主义在对“理性”和“文明”持怀疑与批判的基础上重估一切价值,导致一些文艺作品价值观混乱。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家、艺术家创作了大量健康向上、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文艺作品,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也不容忽视多元并存的道德文化和价值观的交织碰撞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严峻挑战。

  由于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交锋、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后出现的许多新问题,以及长期的封建思想遗毒和资本主义思想侵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文化领域在一定范围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价值取向,有的甚至与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应当引起关注。

  第一,审美主义思潮对文艺与社会、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道德关系的理论偏颇,造成文艺价值取向的倾斜。审美主义在对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极“左”文艺思潮的拨乱反正中强调文艺的审美特性,重视文艺的审美维度和艺术规律,成为新时期以来在我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思潮。但是,审美主义对“文艺工具论”的矫枉过正,又出现了一种贬低伦理道德、脱离现实生活,推崇文艺非政治化、非道德化的倾向。文艺界有些人打着唯美主义的旗帜,鼓吹“纯审美”“纯艺术”等理论观点,主张文艺要脱离政治和道德领域,文艺要与政治“离婚”,回到纯审美的“艺术本体”上来;某些人以精神贵族自居,提倡所谓“纯文学”写作,躲进“私人化”的狭小天地,津津乐道于表现所谓“个人经验”的“超越性”,走向一己私情的浅吟低唱。

  从文艺与社会文化结构的整体上看,文艺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社会文化结构是一种互渗互动的关系,文艺并不能脱离政治、道德和社会生活。因为文艺除了审美,还包括非审美的因素,文艺与政治、哲学、宗教、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总是息息相关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根本宗旨,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尤其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疾苦,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文艺如果脱离人民大众、远离社会生活,如果弱化或消解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诉求的人文关怀,以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作品表现“个人本位主义”,就会违背社会主义文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走入价值观的误区。

  第二,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泛娱乐化倾向,是一种畸形的文化娱乐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繁荣,现代商品经济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中国开始迈入消费主义时代。消费主义时尚的兴盛,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型,在不断改变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同时,促使消费主义成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和艺术创造的支配力量,消费至上、享乐第一、娱乐至上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演变为文化艺术的主导趋势,世俗化、娱乐化的文化观念渗透到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

  消费时代的文化消费体系中,文化艺术似乎已不再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和精神价值,更倾向于娱乐性和休闲性的扩张。泛娱乐化倾向的错误,就在于把文化的娱乐功能作为唯一功能而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以只要娱乐不要深刻的审美趣味来迎合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近些年,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引导和制约下,泛娱乐化倾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构和冲击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文化道德观念、文化创作取向、文化消费功能、大众文艺消费等价值取向方面的转型和变化,尤为引人注目。在这种状况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思潮的积极引领,坚持先进文化对全民族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的培育,以凝聚核心价值观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大众文化思潮影响下产生的文艺庸俗化、鄙俗化、媚俗化倾向,助长了不良价值取向的滋生和蔓延。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是当代中国文化领域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大众文化借助现代传播媒介,迅速地把具有平民化、世俗化、时尚性、娱乐性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成果推向社会,满足人民大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开拓了文化消费的广阔市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在市场经济影响下蓬勃兴起的大众文化思潮,由其遵循的世俗化、娱乐化原则所决定,更热衷于为社会生产各式各样的文化快餐。在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的引导下,调侃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嘲弄道德理想、公平正义、英雄主义、奉献精神、信仰力量等高尚的内容,抛弃对人的终极关怀和人文精神,剥离作家的责任感和道德良知,成为大众文化创作的时尚,构筑了一种以庸俗化、鄙俗化、媚俗化为特征的审美文化观。

  文化媚俗倾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不看到,在文艺价值导向上的价值观利润化,是一个重要因素。某些文化生产者在金钱驱动下放弃理想和尊严,一味迎合消费者低级庸俗的消费欲望,把内容不健康、恶趣媚俗的文化垃圾推向市场。

  第四,文化虚无主义试图通过否定理想、崇高、道德、奉献等先进的价值观念,在对“理性”和“文明”持怀疑与批判的基础上重估一切价值,导致一些文艺作品价值观混乱。某些作家、艺术家鼓吹“告别革命”“躲避崇高”“淡化意识形态”“去价值化”,厌恶表现社会的审美理想和道德价值,在文化领域催生了一股“非英雄化”“非理想化”“非崇高化”“非道德化”的创作取向,使神圣、崇高、理想的观念被调侃与嘲弄。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随心所欲地戏说历史,甚至肆意歪曲历史,对历史人物、英雄人物进行颠覆性评价,传播错误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导向为文化建设之魂。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多元的文化格局,多样的文化思潮,多变的价值观念,既体现了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竞争与活力,又是必须加以引领的。当前,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向、辨明是非、扬清激浊。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