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新型学习观的思维构架与逻辑理路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
陈月霄//www.workercn.cn2014-05-1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伟大成就的历史性经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提倡学习、懂得学习、乐于学习将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自身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习近平同志在继承的基础上,不仅重视学习的实践性和系统性,而且将学习同个体健康生活方式的树立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精神实质。

  在学习意义上,强调学习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更是民族振兴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在把握和理解学习时,总是将其放在现实个体全面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辩证关系中进行历史性考察。

  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起点,而且“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同志一方面从增强个体本领的语境中来理解学习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强调“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以及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所引发的忧患意识和“赶考”意识的角度来把握学习的紧迫性与现实性。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本领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战胜困难。而在民族振兴意识推动下的学习,又有助于现实个体本领结构的完善优化和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并且,特定的现实的个体又是特定民族、特定社会、特定关系中的个体,所以个体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个体本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言至关重要。

  在学习态度上,强调学习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习近平同志不仅从兴趣与需要的角度来探究个体学习驱动的机制和学习结构的完善,而且强调“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习近平同志强调:“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产生于需要,需要是促使个人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他认为:“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这里所说的“自觉去学习”,即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兴趣为驱动的学习过程。

  同时,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学习应当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方式的语境来理解和把握学习存在的意义,是其学习观的一大特色。个人生活的过程同社会生产的过程是直接相关的。将学习看成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态度,也使得学习与社会生产生活过程在同构基础上始终保持着一种历史性的张力与平衡。

  在学习对象上,强调学习要注重文化自觉,更要注重实践创新

  习近平同志指出:“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学习对象问题上,主要围绕两个向度进行理解与阐述,即学习的文化自觉向度与实践创新向度。

  一方面,不论是向书本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还是向群众学习、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就其实质而言,均是向在场的历史文化学习。众所周知,人是特定社会历史过程及其文化传承中的存在,人的生产生活过程也是物化和精神的历史文化形态不断形成、更新乃至当代化的过程。而要推进个体学习和社会发展,就必须面向历史文化的各种承载载体,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以及文化的传承乃至自觉。另一方面,当今时代,社会实践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因而,我们在明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同时,也应当面向实践,看到不断向实践创新成果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学习要“高势位”,更要“接地气”

  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学习的“高势位”和“接地气”的有机统一,是彰显学习过程之科学性、实践性与人民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强调学习的“高势位”,即强调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引领和正确价值导向的规整。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领会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学习和开展工作而言的重要意义。而“对于全部马克思主义来说,最核心的问题是‘方法’”。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语境,进而才有可能从思想上摆正工作方向、规整价值意向、形成崇高理想、助推学习过程、克服“本领恐慌”。

  所谓“接地气”,即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调查研究和坚持“知行合一”。其一,调查研究不仅是工作方法,而且也是学习方法。只有“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加以系统化、条理化”,才有可能形成科学且合理的认识。其二,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是辩证统一的。习近平同志不仅强调“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而且提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而知行合一、实干兴邦的过程,既是从学习层面推进知识结构优化的内在动力,又是个体历史自觉、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和现实体现。(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