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之源
//www.workercn.cn2014-07-08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孔府考察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明晰并正在锻造我们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仅从《孔子家语》看,孔子和儒家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影响巨大。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立场和态度,对于我们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头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非凡。

  理想之国思想涵养国家价值目标

  如何成为一个富强之国,孔子和儒家的观点首先是省役薄敛、藏富于民。“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人民富足,则国家必然富足;人民富足且健康,则国家必然富强。孔子有“地有余,民不足,君子耻之”之语,又有先“修己”而“安人”、“安百姓”的朴素家国情怀。在儒家的思想观念中,“修己以安百姓”是君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其家国情怀无疑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源泉之一。

  孔子和儒家思想充满朴素的民本思想。 “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昔尧舜听天下,务求贤以自辅”,这些都是早期民主思想的渊源之一。在《三恕》篇中孔子说:“昔者明王万乘之国,有争臣七人,则主无过举;千乘之国,有争臣五人,则社稷不危也。”在《贤君》篇中,孔子称颂“居冢宰之尊,制天下之政,而犹下白屋之士,日见百七十人”的周公;在《六本》篇中赞扬“合二十五人之智,以治天下”的楚国公子。在以上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看重集体领导和群体智慧。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推进作用,成为我们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孔子所尊崇的周代 “尊尊、亲亲”的礼制思想,本质上是维护宗法关系维系下的等级制度的,但并不妨碍孔子对社会和谐的追求,民富国强、“上下相亲”、“民睦”、“民顺”等等就是孔子理想中和谐社会的表现。由此可见,建立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欣欣向荣的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懈追求和梦想。

  理想社会思想涵养社会价值取向

  孔子时代的儒家强调维护等级制度,但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儒家所标榜的“三纲”那种绝对服从的等级关系是有很大不同的。 “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上之亲下也,如手足之于腹心;下之亲上也,如幼子之于慈母矣”。这些就是孔子心目中的公平社会。儒家所倡导的仁爱是有等差的,但其对建立公平社会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生民、利民、亲民的思想,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公正社会的思想渊源之一。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与刑就是周代法制的主要内容。只不过它是具有明显的等级烙印的,庶人和大夫适用的礼法是不同的,这区别于后世法家倡导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不可否认的是,孔子时代的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基本等同于后世的法。从孔子“以德以法”为政、“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辩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礼治”思想以及他追求“法治”社会的理想目标。孔子的这些治国理念,无疑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提供了启示和营养。

  理想民众思想涵养个人价值准则

  在孔子和儒家的思想中,爱国从来就是民众极为重要的价值范畴。 “程功积事,不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孔子详尽地向鲁哀公阐述了儒者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其中心思想就是儒家所倡导的爱国主义。

  作为一个儒者,时刻不能放松自身的修养,终生学习,这就是敬业。机会都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而儒者就是时刻准备着为这个社会、国家献身的人。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就是这种积极的入世精神的传神写照。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言必诚信,行必忠正”,《论语》中的“言必信,行必果”的言论,都表明了孔子认为诚信是对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底线。“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勤斯四者,可以政国,岂特一身者哉”。以“恭敬忠信”修身,团结民众,进而“治国、平天下”。孔子要求的仁爱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又是积极为整个社会、国家的和谐稳定服务的。儒家提倡以“仁”、“孝”、“忠”、“信”、“礼”、“义”等道德规范治天下,走的是一种从小家扩展到大众、从血亲延伸到社会的施政路线,从而建立理想中的和谐社会和公平社会。这也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可以借鉴的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的建设经验和实践路线。

  □辽东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执笔人:孙希国/张钟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