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让一切创新源泉涌流起来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www.workercn.cn2014-07-10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对此进行了深入阐释。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让一切创新源泉涌流起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寻找科技创新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谁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将掌握发展和竞争的主动权。从一定意义上说,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古代中国曾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长期处于世界前列。近现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我们的科学技术落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全面独立的科研体系,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超级杂交水稻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为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时,也应清醒看到,我国还不是科技强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一些重点领域还处于跟踪模仿为主的阶段,很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发展水平与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世界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培育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改革创新体制,释放创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因此,要加快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区域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形成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机制,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要加强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单位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消除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实现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创新有机衔接,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要着力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大幅提高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要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第三,开展科技交流,扩大创新视野。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我们只有强化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立足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才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要积极主动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从我国现实需求、发展需求出发,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实现相互借鉴、互利共赢。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发展主动权。 (执笔:杨永利)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