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图)
——本市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座谈会发言摘要
//www.workercn.cn2014-07-28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 佟德志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世界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这条道路的成功,首先在于我们坚持了正确的政治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形成了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三位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在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这条道路的成功,还在于我们能够实现内在要素的有机统一,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内在复合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的内在复合结构保障了推动我们党政治发展事业不断进步的各种力量能够形成合力,既能够坚持党的领导,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又能做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既能够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又能够将人民的意志制度化,依法治国,全力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着力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文化支点的建设

  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王秀阁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后,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构想,特别是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文化支撑点,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个文化支点。文化是任何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中,文化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内容,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兴盛起着凝心聚力的作用。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个文化支点。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规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兴盛起着凝魂聚气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三个文化支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深厚底蕴的,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流,才能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兴盛起着精神根基的作用。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潘允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改善。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民生问题是重要的,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中民生问题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民生问题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民生状况和民生需求也有了改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奔小康。努力办好人民最满意的教育,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都是当前人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单一的,表现了民生需求的不同方面,也是相互联系的,是结构性的。比如劳动就业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关的,社会上存在的有人找不到工作,而有的工作岗位聘不到人的现象就是一例,只有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和提高人的技能,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要解决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需要用统筹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面对群众生活期待的不断提升,面对人们需求日益多层次多样化,面对我们的具体国情,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要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要宣传和引导群众有合理的社会预期,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完善制度,有制度保障。只有统筹,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教授 朱 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讲话科学精辟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他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强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要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这为我们大踏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大建设的核心,是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同保护生态环境间的关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将其形象地比喻为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并着重从绿水青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生产力来认识二者间关系,深刻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辩证统一关系,明确了二者发生冲突时如何正确摆位。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由工业经济大国向工业经济强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步推进着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因此,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偏废其一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客观规律为准则,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之路。

  今天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同时,良好的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从严管党治党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天津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徐 中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系列重要论述,更加深刻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从严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这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第一,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必须从严管党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党坚强有力,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繁荣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对我们这样一个有八千六百多万党员、在十三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只有从严管党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第二,十八大以来从严管党治党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管党治党,坚决反对“四风”,密切联系群众,动真格打硬仗,扫除顽瘴痼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党中央进一步把从严管党治党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一年多来,全党上下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惩治腐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等等,从严管党治党取得显著成效,开创了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新形势下从严管党治党的基本思路。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要求我们要按照新的思路从严管党治党,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一是树立科学理念,其中主要是树立和贯彻依法管党治党和民主管党治党的理念。二是积极改革创新,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建立起从严管党治党的制度体系。三是遵循客观规律,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和运用的自觉性,克服党的建设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四是注重实际成效,确保从严管党治党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我们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 王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家本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当今时代出发,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从国际上看,当今时代是世界格局大变动的时代,是国际关系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从国内看,中国正处于复杂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所取得巨大成就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同时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自己的执政使命,就必须具有科学的理论思维,必须具有科学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必须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否则,就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好地承担使命,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自觉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运用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提高自己认识、分析和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能力。

  “学哲学”的目的在于“用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实践,指导实际工作。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非常形象地用“河”与“桥”“船”来比喻要完成的“任务”与“方法”。在当今历史条件下,横亘在改革开放事业面前的大大小小的“河”是我们必须渡过的;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所提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就是我们“渡河”所需要的“桥”和“船”。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