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瓶装旧酒”,常用来比喻用新的形式表现旧的内容。对于改编某些文艺作品,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于训练写作能力,也是一个重要途径。但对于军事学术研究来说,却难免存在较多弊端。譬如,有的学术文章著作看起来很新鲜,仔细品味,深入挖掘,却并没有发现多少有价值的新东西。恰似将别人的观点,重新换个说法,添加些文采或事例,再拿来当作学术成果,好看不实用。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穿新鞋走老路”。明明有了新装备新器材,但训练思想、训练方式、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依旧与过去机械化战争时代没有任何区别。
对于上述两种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弊端,自然要保持警惕。但笔者认为,另一种“旧瓶坏新酒”的情况,也值得人们深思。所谓“旧瓶坏新酒”,是指刻意用旧的语言表达新思想。譬如当前某些人对于新思想新观念的表达,习惯于用“四六句”等句式来概括。虽然很顺口,很好看,但也常会导致一些新的思想要素的缺失。因为要照顾“四六句”的表达习惯,就可能为凑出形式工整的句子,而省略一些必要的思想要素。或者为了硬凑“四六句”,而大量使用某些别人听不懂的生硬概括,进而表意不清。这种把好看的形式放在第一位的做法,很容易使新思想被“四六句”之类的旧形式,重新拉回到旧的思想范畴。以新酒适应旧瓶,无形中让新酒缺斤少两、变酸变质,变得半新不旧,犹如鸡肋。
就生活经验而言,新瓶旧瓶都可用来装酒。正如鲁迅在《准风月谈》中所说:“旧瓶可以装新酒,新瓶旧酒也可以装。”我们提出警惕“旧瓶坏新酒”,并不等于说旧瓶完全不能装新酒。现实生活中,旧瓶可以装新酒;军事建设中,一些旧装备在完成信息化改造后,也可以在现代战场上大有作为。但“新瓶装旧酒”,主要提醒我们要防止那种伪创新、伪学术、伪见解。“旧瓶坏新酒”,则提醒我们不必非要用旧形式来表达新思想,因为那样会得不偿失。 “旧瓶不要装新酒”一语出自西方的《圣经》,其来源是当时社会习惯用皮袋子装酒,皮袋子如果长期使用,容易破裂。因此人们总结出:不要把新酒装在旧皮袋子里,否则皮袋就会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者才能同时保全。这也说明,新思想既然是新的,何妨直截了当地多用些新表达?
当然,无论是反对“新瓶装旧酒”,还是警惕“旧瓶坏新酒”,最关键的问题都在于真正实现思维求新、表达求新、实践创新。有时候不要因为“旧”就可以丢弃,因为有时将旧的东西用在恰当的地方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创新并不是一味追求一个“新”字,在旧的东西上加以新元素也是“新”的一种,同样能够绽放光彩。回顾甲午战争史不难发现,近代的日本是拿旧名词来干新政治,近代的清政府是拿新名词来玩旧政治。日本托古以维新,清政府则假新以复旧。其结果的优劣,早已为世人所共知。可见,无论新还是旧,关键都在于是不是真的创新,是不是真的有利于建设、发展,有利于能打仗、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