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关键是要以制度固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把坚持正面教育的经验和解决突出问题的成功做法,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坚持下去,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一、以深入推进“三解三促”活动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接为契机,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工作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功夫在平时。“三解三促”活动创新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其作为一种“活动”有时间限度,但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经常性工作。要以“三解三促”活动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接为契机,改进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一是坚持党员干部驻村入户,化解“形象危机”,增强亲和力。党员干部的形象,代表着党的形象。下基层要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做到“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想问题、作决策、定政策先“问问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二是开展机关部门包村联户,化解“信任危机”,增强公信力。各级机关要通过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转变职能,提升服务民生的能力,切实做到“权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增强公信力。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科技部门帮专业村,重点突破、逐一攻坚,有效消化薄弱村。
三是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的同时,建立完善年轻干部联系群众情况专题报告制度,推动他们在实践中、在广泛联系群众中学会做群众工作、增长才干。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依法办事能力、化解复杂矛盾的能力以及疏导群众心理、理顺群众情绪等方面的能力。层层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促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
二、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长足发展的新形势下,党需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功能,并以此为途径来提升党的内在实力和外部形象,进而强化社会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服务是“三型”政党建设的中心。党的先进性,正是体现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
一是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增加为民办实事项目,健全各级便民服务网络,开展联动式便民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建立方便群众、了解民意的平台和载体,对群众诉求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二是探索开展领导牵头、专项治理、挂牌督办、现场办公、一线工作等破解难题方式,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解决事关民生的难事、急事,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使每个党员干部相对固定地联系一个乡镇(村)、一个学校等并以点带面,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经常联系。将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承诺服务”、“结对共建”、“党员服务区”、党员志愿者服务等做法长效化,形成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三、以新兴媒体为平台,建立健全组织群众工作机制
适应新兴媒体自主、即时、开放、互动的特点,借助新兴媒体宣传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
一是提高利用网络开展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能力。把网络等新媒体知识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课程,深刻认识网络技术对群众工作带来的变革,进一步提高利用网络的自觉性和驾驭能力。
二是借力网络民意,积极宣传、引导和组织群众。发展电子政务,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加强政府管理服务网络信息化建设,构建市县乡村(社区)四级联动的便民服务网,建立与网民沟通常态化机制,通过网络渠道广泛听取民意。掌握网络沟通艺术,加强与公众特别是“网络大V”的沟通互动,凝聚共识。对舆论热点和突发事件,做到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第一时间以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三是优化网络参政环境。加快互联网管理地方立法,包括修改完善传统立法和制定网络信息基本法律,注意加强对网络问政、网络批评和网络监督的有效引导和管理,制定出台具体的质疑回应和问责机制。完善互联网综合管理机制,强化网络舆情实时动态监管。
四、以改革信访工作为载体,构建民意表达和权益保障长效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必须知悉和尊重群众的诉求。以改革信访工作为载体,构建民意表达和权益保障长效机制,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
一是正确认识信访工作。群众向领导机关反映问题,这是相信党、相信政府的表现,也是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一种方法,体现了民主执政的要求,决不能把群众来信来访视为额外负担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改进信访事项办理工作,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确实需要帮助解决的,要认真帮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或者不合理的,要耐心予以解释;有政策没有落实的,要督促有关方面抓好落实。有些问题涉及全局性政策的调整,要及时研究,而不能站在部门利益的立场上,对群众的困难漠然视之。
三是完善对信访工作的考核。纠正拦卡堵截正常上访群众的错误做法。拓宽信访渠道,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完善畅通有序、便捷高效的诉求表达方式。
四是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建立诉讼与信访分离、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程序的工作机制,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终结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实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相统一。
五、以创新社会治理为目标,建立健全依靠群众工作机制
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还体现在多渠道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和社会治理格局的创新之中,建立健全依靠群众工作机制。在当前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已成为大趋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内在地要求加强基层社会自治和发展社会组织,这也是新形势下依靠群众的新表现。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体系。把人、财、物更多地投到基层,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二是健全社会组织并引导其积极发挥作用。放宽社会组织准入门槛,提供便利条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制定社会组织管理地方性法规和社会组织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将更多社会组织特别是境外非政府组织纳入监管。探索建立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的选拔使用体制。
三是积极构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针对各地区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经常性的分析排查,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工程、特殊群体、敏感时期的监控和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依法按政策进行解决。健全矛盾排查与冲突预警机制、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危机处理应急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执笔:桑学成 周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