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浙江高校举办新学生党员集体宣誓活动。 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不断加大理想信念教育力度,强调要抓好思想理论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今年7月,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从本质上讲,理想信念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要求。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上的独立性、差异性也更多地反映到党员干部身上,理想信念也呈现出了一些鲜明的特征。
理想信念具有历史继承性 党的最高纲领是不变的,但理想信念作为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前提,在不同历史阶段又决定了不同目标。一大时,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到了七大,是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十八大后,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从革命战争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所确定的目标,是理想信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反映,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党的最高纲领是相互统一、一脉相承的。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必须秉承历史唯物主义,准确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理想信念具有时代发展性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总体性目标。它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通过有计划地目标分解,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从这个角度讲,理想信念是具体的、历史的,其要求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紧密相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坚定理想信念,不仅要重视总体目标教育,更要体现对党员干部的阶段性要求。当前,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我们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保持应有的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
理想信念具有价值隐形性 理想信念是人的意识活动,其价值特点不是以社会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是内化于党员干部本身,不易量化、不易考核,属于人的隐形层面。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教育培训之外,党员干部的个人品质、经历以及接收到的外界信息等都直接作用于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他们的自我认知,对理想信念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提升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必须深入研究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动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理想信念具有具体实践性 理想信念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不是合格的党员干部。这就要求我们把远大的理想化作具体的任务与目标,与党员干部本职工作结合,从小事做起,从具体做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由党员干部施政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所直接决定的,是理想信念在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因此,衡量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能只看理论知识是否丰富,更要看是否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才是最有效的标准,也是最终的标准。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在对象上,包括全体党员干部,特别要抓好高级领导干部、年轻干部和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在内容上,应当重点突出理论武装、党的纪律、党史国史、革命传统和道德素质教育。从实践来看,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的特殊对象、特定内容、特殊要求,决定了教育培训工作本身面临着一些难点问题。一是难在针对。教育对象层次多,从省部级到普通党员干部,跨度较大,要求也不同。教育对象数量大,全党8668多万党员,分布广泛,很难采用统一标准教育。教育对象个体差异明显,党员干部来自不同区域、领域、岗位,加之年龄、经历不同,个人对于教育的接受能力有较大差异。二是难在持久。理想信念具有长期性,教育培训具有阶段性。从教育培训自身规律来看,如果不经常将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果在工作中应用和检验,时间久了,教学效果肯定要有折扣。三是难在认同。理想信念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其固有特性决定了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难于认同党的许多价值理念。特别是在多元文化、西方价值、负面事件等外力冲击下,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存在“了解但不理解,知道但不认同”的问题。四是难在评价。理想信念的价值隐形性决定了教育培训效果难以客观评价。特别是当一些党员干部的行为表现与外在思想存在差异时,更难透过现象看本质,直接评价成效。
树立和巩固理想信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加强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任重而道远。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密切结合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不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和载体创新。
将中央要求与干部思想实际结合起来,找准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 准确把握培训需求是决定教育培训效果的第一要素。对理想信念教育来说,有一个标准,就是中央对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出的具体要求;有一个实际,就是党员干部普遍的理想信念状况。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培训需求。这两个方面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要解决好这种矛盾,首先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即要准确、及时地掌握干部培训需求动态发展的趋向。只有全面把握中央要求,找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干部成长、岗位履职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将理论支撑与实践认知结合起来,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以党的理论建设为支撑,筑牢理论根基。当前,要根据党员干部的认知特点,从逻辑和事实上深刻揭示理论、原则的科学性,使他们掌握理想信念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将之转化为自觉意识,内化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还要注重实践锻炼。将认识和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统一起来,结合社会的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接受的实际,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建立理想信念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深刻揭示理想信念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指导意义,认真解答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性。
将教育育人与制度育人结合起来,激发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动力 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要靠教育,但不能只靠教育。教育引导人,制度规范人,制度建设在理想信念塑造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改善用人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理想信念评价体系,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状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要强化监督机制,一方面,严格党员干部培训期间的考核,对理论学习、遵守纪律、实践锻炼等方面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向相关组织部门反馈;另一方面,注重对党员干部在岗工作中各方面表现,特别是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监督,比如“做老实人、说老实话”等,从细节着手考察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将传统方式与载体创新相结合,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力 理想信念教育是主体、客体间价值互通的过程。就其特点而言,显性方法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通过隐性方法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内容上讲,可以把理想信念教育与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民主法制、人文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等统一起来,将各方面优势有机整合。从方式上讲,要紧跟党员干部队伍的新特点新变化,探索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比如,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传播,积极推行社会调研、现场体验、情景模拟、主题辩论等教学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加深感受,触动灵魂,深入思考。(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 王紫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