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制约山西改革发展的问题已经显现,必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揭露问题,同时,认真解决问题。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要把推进市场化改革作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
让一切行政权力在法律的规范和制约下运行,保证行政权力的运用符合法治精神。
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儒林强调指出,当前,山西改革发展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既面临许多重大机遇,又面临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对解决山西问题、办好山西事情的重大意义,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彻落实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对我省今后改革发展的要求,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从根本上抓住现阶段影响山西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
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和革命老根据地,也是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文化旅游大省。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工业在共和国经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山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统领,大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扩大开放,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
但还必须看到,目前山西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煤炭等支柱产业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经济增速创下新低,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之一。山西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既源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我国经济尚未驶出结构调整阵痛期、发展转型减速期、大规模刺激消化期 “三期叠加”的 “危险航道”;更凸显出虽经过艰苦跋涉,然山西经济结构仍然以能源型产业为主导,而能源型产业处于整个经济产业链的前端,当宏观经济形势不佳时,能源型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特别是,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破坏了山西的自然环境,而且也危害到政治社会领域。近期山西官场持续“地震”,与山西官场同时“震动”的是山西商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官商勾结、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导致腐败丛生。
目前,制约山西改革发展的问题已经显现,必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揭露问题,同时,认真解决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揭露问题,意味着矛盾面前不回避、问题面前不遮掩,敢于自亮家丑;而认真解决问题,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果敢的作为,解决发展难题,破解发展困境。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现阶段影响山西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才能实现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鲜明提出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多元发展的目标要求。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从根本上铲除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土壤和条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科学论断。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且后者的影响根深蒂固,以至于在实践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仍不清晰,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过多。而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一方面,使以投资和出口驱动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掌握着重要的资源配置权力,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和对价格的管控,造成权力寻租的庞大基础和腐败行为的制度性蔓延,并导致许多严重的政治社会问题。因此,要切实消除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弊端,同时,从制度层面上根除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土壤,必须清晰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切实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要把推进市场化改革作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我省市场化程度不高,表现在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滑的形势下,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从而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则意味着,一方面政府要通过简政放权,更多依靠市场调节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履行“仲裁者”“服务者”和“监管者”职能,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当前,应对我省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详细梳理,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提高行政效能和行政透明度,从制度层面消除“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发挥法治在地方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净化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今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一科学论断,切中了我国政治发展的时弊和官场沉疴。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买官卖官在一些地方较为严重地存在着;失职渎职、滥用职权、以权压法、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现象时有发生。净化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强化组织纪律意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格和道德修养,不断增强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约束,构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促进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此,必须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政府则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的就在于,让一切行政权力在法律的规范和制约下运行,保证行政权力的运用符合法治精神,防止行政权力的盲目扩张和滥用,依法保障公民权益和公共利益。当前,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是要从宏观性、原则性层面转向精细化、操作性的制度安排层面,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行政决策的程序化、规范化,加强对行政决策的刚性约束和专家论证;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简政放权成为持续的改革行动,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做到放、管结合;切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常规化、长效化的信息公开机制,特别要保证政府部门财政预算、决算等关键领域的信息公开;切实加强行政问责,明晰问责主体、问责标准、问责程序、问责范围,并不断强化对问责结果的应用,使行政问责制成为覆盖行政管理各个环节的严密体系。
同时,还要大力培育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法者必须忠于法律,既不能以权压法、以身试法,也不能法外开恩、徇情枉法。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对法律的忠诚意味着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法治思维意味着尊重法律权威、遵循法治原则、体现法律理性;法治方式则意味着按照法律规则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冲突纠纷,遵循法治规律行使公共权力、治理社会。只有大力提升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并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才能真正净化我省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重塑山西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象。(作者为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