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刚刚披露的2013年国家统计公报,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一位代表感慨地说,那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实力、是自信,更彰显出党和政府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超艺术和战略定力。
去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568845亿元,实际增长7.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1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农村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6和1.2个百分点……
这是一份举世瞩目的成绩单。环顾世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继续发酵,全球经济增长差强人意。2013年34个发达国家整体GDP增长为1.3%,低于上年1.5%的增速。美国经济增速比上年下滑,欧元区经济仍然为负增长。难怪李克强总理在谈到7.7%的经济增速时称:“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是没有的”。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从量上看,7.7%的GDP增速,对应的增量是49375亿元,略高于1994年的GDP总量。从过程上看,去年第一、第二季度经济增速连续下滑,一些境外舆论唱衰的调门陡然升高。然而,事实胜于雄辩,第三、第四季度,经济发展成功实现V型反弹,确保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局面。
相比之前动辄两位数的增速,7.7%的确不快。然而,这是各级政府告别“GDP崇拜”后的理性选择。即使第二季度经济增速降至7.5%,我国政府依然没有采取经济刺激等手段,更没有人云亦云,乱了方寸。正是这种战略定力,换来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
定力源于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不能把增长与发展简单划等号。一个国家保持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是好事,但并不能一俊遮百丑。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印度尼西亚曾经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分配不公、金融体系不健康等问题,一场亚洲金融危机,使得20多年取得的发展成果在几个月内几乎丧失殆尽。相反,从美国230多年的历史看,如果去掉人口因素,年均增速只有2%左右。但是,美国居然积小成为大成,迈着碎步领跑全球。
“十面霾伏”的告急、食品安全的警钟、环境恶化的现实,都时刻提醒我们再也不能走“唯GDP马首是瞻”的老路。只有踩准稳中求进、稳中求质的鼓点,统筹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的关系,我们才能告别增长速度的一枝独秀,迎来均衡发展的百花争妍。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无疑将对此绘就新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