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对于去年全年物价涨幅较小,今年1、2月份CPI涨幅连续回落,经济界人士普遍感到欣慰,但也有人过于乐观,甚至产生了麻痹思想,认为物价涨幅已经见顶,无须再将其作为今年的重点调控目标。这种掉以轻心的态度是值得注意的。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既实现了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又有效地抑制了物价涨幅。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去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2.6%,相对于去年发达国家经济平均增长1.3%,发展中国家经济平均增长4.7%,物价上涨平均5.6%的水平,我们的经济增速高不少、物价涨幅却低不少,成绩抢眼,很不容易。
眼下,许多学者都判断,今年我国的物价将继续平稳运行,全年物价涨幅有望保持在去年的较低水平上。做出这种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第一个依据就是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今年我国把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在7.5%,这个目标符合经济增速“换挡期”实际,能满足基本就业需求,还不会使经济过热推高通胀水平。二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影响物价运行的政策因素没有大的改变。三是市场供求将大体平衡,农业连年增产,粮食等物资储备充裕,进出口调节能力较强,为抑制物价上涨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汽车、家电等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使得相关消费品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四是翘尾因素较小,对今年物价稳定影响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可以放松对物价的调控呢?回答是否定的。
必须指出,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少,物价仍然存在反弹的可能性。首先,货币存量明显偏大。目前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超过113万亿元,是GDP的两倍。面对结构性“钱紧”和经济下行压力,如果出现新的“开闸放水”行为,因货币过多而推高价格的风险就会变大。
其次,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仍不可小觑。以往物价上涨,多半是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现在,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特征并未完全改变,若“天公”不作美,农业收成不佳,保持物价稳定就会有难度。而且,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刚性上涨,大部分会传导为食品价格上涨,今年劳动力成本会上涨到什么程度,不好说。对CPI影响较大的猪肉价格,目前较低甚至触及了成本线,降低了养猪的积极性,将来如果能繁母猪明显减少,通胀的压力就会增大。
三是价格改革加快推进。现在,电力、煤气、水等事关民生的资源产品都在搞阶梯价格改革。进行价格改革,让其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对转方式、应对能源资源约束等都非常重要。但如果价格改革步子太快了,也可能推动物价反弹。而且,还要注意到,当前在一些领域有借改革之名行涨价之实的现象,争议比较大的有学费价格、停车费价格、物业费价格等。这对稳定物价十分不利。
四是输入性通胀风险较大。最近,新西兰打响了发达国家加息“第一枪”。在这之前,美国等主要国家也在对量化宽松政策进行调整,但变数非常大。今年1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跌至51.3%,较去年12月份下滑5.2个百分点,创8个月来新低。如果此趋势继续下去,这些国家很可能推迟量化宽松退出时间或减小力度,吹大全球资产价格泡沫,增大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
由此看来,防通胀仍是个艰巨任务,不能因为物价形势好就放松警惕。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着重对两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进行了说明,其中就包括价格水平。为什么如此强调?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好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