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因此,“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致力于经济发展,把支撑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大要素分别是劳动力和资源(包括国土面积),改革与开放。凭借劳动力与资源的比较优势,我国逐步奠定了劳动密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在改革中我们不断释放改革红利,通过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激发出了更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在开放中我们日益融入了经济全球化,从2010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出口大国,第二对外商品贸易大国。2013年,我国更以41603亿美元的对外商品贸易总额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达到了45.3%。
而现在,这四大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劳动力红利大幅度衰减。不仅表现在劳动力数量绝对减少(2012年我国15至59周岁的劳动人口净减少了345万,2013年16至59周岁的劳动人口净减少了244万),老龄人口日趋增多,养老负担越来越重。还表现在,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关系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学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重大民生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使劳动力所有者对工资的诉求也在不断提高,导致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攀升。二是资源红利大幅度衰减。现在支撑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已经不得不主要靠进口维持,而我们在国际市场又缺少定价权,已经陷入买啥啥涨价、卖啥啥降价的被动局面。同时,传统粗放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高污染也使我国的环境状况难以为继!三是亟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深化改革,释放新改革红利。四是开放红利的大幅度衰减。由于我国主要靠劳动密集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劳动密集工业品由于投资门槛低、技术含量低、品牌影响度低而全球供给过剩,价格趋于下跌状态,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因素,我国围绕出口形成的加工体系的盈利水平已经很低,无法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依此成为发达国家。这四大要素的变化迫使我国必须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其次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三驾马车推动,这就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理想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是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推动。特别是消费需求,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动力,消费需求在发达国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普遍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普遍在60%左右,我国一直在50%左右徘徊,从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的2009年到2013年,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52.5%、37.3%、51.6%、51.8%、50%。同期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92.3%、54.8%、54.2%、50.4%、54.4%,净出口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则下滑到分别为:-44.8%、7.9%、-5.8%、-2.2%、-4.4%。这些变化迫使我国必须从消费弱国向消费大国转变,从出口大国向出口强国转变。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应对转变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发生的巨大变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因此,必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在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之时,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此,提出了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工作思路。
首先,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释放动力。一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做好政府的自我革命。二是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基础。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四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五是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特别是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承接服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其次,以增强内需为拉动经济主引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造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一是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二是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四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五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通过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六是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因此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第三,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包括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只要我们在稳增长的同时,坚持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那么实现建党百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特别是实现新中国建国百年之时把中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就更具有了确定性。
(作者系陕西省委党校政经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