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观经济运行之“形” 察经济发展之“势”
//www.workercn.cn2014-04-18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一季度经济形势作出研判。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后,接下来就要顺应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趋势,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把握经济发展趋势,是一个探索发展路径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确立和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经济发展趋势受多重因素影响和内在规律支配。顺势而为,发展就会更顺利、更流畅;逆势而为,发展就会受挫折、受阻碍。理性把握经济发展趋势,要立足经济运行现状,既看“两头”,也看“内外”。要把以往、现实、今后与国内国外联系起来综合分析,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经济运行之“形”,察经济发展之“势”,找准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

  先看我国经济运行之“形”。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告别两位数增长时代已有数年。2007年GDP增长率曾达11.4%,今年一季度是7.4%。两相对比,经济增速比数年前下降了不少,但经济总量却在显著增大。2013年我国GDP为568845亿元,而2007年只有246619亿元。数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增加了322226亿元,超过两位数增长时代1倍多。

  我国经济过去多年主要依靠外需拉动,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增大了,但过度依靠劳动力密集投入和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没有变,低端的制造业加工生产方式没有变。与体格健硕的发达经济体相比,我们缺乏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又在逐渐丧失“人口红利”的比较优势。如果靠强刺激政策继续支撑高速增长,实际上是对自身发展机体的严重损害。因此,缓慢降速,腾出时间和空间转方式、调结构,重塑内功,才是发展的根本之道。

  从新近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看,内功修炼还是有成效的。一是能源消耗下来了。一季度,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3%。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去了,高于第二产业4.1个百分点。三是内需贡献提高了。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4.9%。正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的,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服务业增长势头不减。

  再看我国经济发展之“势”。

  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既有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因,也有国际大环境变化的外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成为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此前的全球经济蓬勃发展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恰在此时,我国经济也迫切需要尽快降低快速发展所付出的巨大资源环境代价,逐步减少对外需的过度依赖,立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总量优势和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市场潜在优势,把拉动增长的主要着力点转到内需上来;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打破在传统发展方式下固化的利益藩篱,激发国内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力。

  国际国内“双调整”的客观趋势,使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同步进入下行周期,这是目前面临的基本大势。在这一大势主导下,继续靠外需稳增长,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因此,外贸增长高一点或低一点,无碍中长期发展大局,只有内需持续扩大,才是顺应发展趋势实现增长预期目标的关键。结构调整不断取得新进展之所以令人鼓舞,原因就在这里。换言之,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其紧盯GDP的增速高低,莫如多关心一下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展快慢。

  处在增速换挡期的中国经济,目前下行压力加大是受国内外经济深度调整影响的必然结果,而且并非自身独有的问题。相比之下,在抵御经济下行压力方面,我们比许多新兴经济体更具优势。除了经济总量优势和市场空间优势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那就是我们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弥补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可以创造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这正是中国经济能够稳健实现未来预期目标的一个重要保障和有利条件。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