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大城市由于生产活动不断集聚、城市规模不停扩张,面临着拥堵、污染等问题,发展难以持续;另一方面,许多中小城市又无力应对大城市的竞争,因要素流失、产业承载能力差而发展不足,由此形成了我国大中小城市不均衡发展的现状。导致这一现状的关键问题在于我国各级城镇产业分布不合理。引导产业空间合理分布,使各级城镇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实现我国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需要从夯实发展基础、把握关键环节和建立保证条件等方面来思考,即要从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促进产业空间有序转移及建设网络化城市体系等方面采取对策。
提升中小城镇承载能力是产城融合发展的基础
各级城镇具有承接相关产业发展的相关服务功能,是产城融合发展的基础。一般而言,大城市不存在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产城融合问题主要是指中小城市产业发展问题。与大城市相比,我国中小城市的软硬件基础服务能力较差,极大制约了这些城市对产业的吸引力。即便是提供优惠的土地供给及税收减免,优质企业也不愿意到基础环境差、缺乏集聚经济的地方发展,面临淘汰的产能进入又可能加重这些城市的相对劣势。所以,必须提高中小城市的承载能力,增强中小城市对人口要素等的集聚力,并提升其承接产业的能力。体现城市承载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公共服务。城市良好的公共服务能为企业提供交易成本低的市场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企业生存及发展就会更为顺利。中小城市一旦缩小与大城市在公共服务上的差异,与上级城市产业对接能力就会增强,由此提高本地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扩大中小城市市场规模,加强产业吸引力。因此国家可以在财政收入上对中小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有序配置,以支持及促进中小城镇公共服务的发展。
促进产业空间有序转移是产城融合发展的关键
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在市场引导和适当的政策规范下,能自发有序地进行空间转移。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各地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败。然而许多中小城市无法吸引有竞争力的产业到本地发展,即便引进了有良好市场的产业,最终还是难以维持长期发展。这说明对中小城市而言,以政策吸引产业、发展产业可能只有短期效应。
产业空间选址是市场行为,以市场引导产业能更好地结合各地比较优势,因此主体应该是企业和产业组织本身。也意味着产业空间有序转移要具备以下关键点:一是地区产业具有升级转移的自组织能力,二是作为产业内微观主体的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在整个空间中能无障碍地进行资源整合,三是政府只需提供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规定企业相关禁止行为即可。
产业自组织能力是指产业自我升级及其空间结构自我重组的能力。政府要深刻把握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结合产业发展的现实,完善相关制度体制,顺势引导产业自组织能力的发挥。一定要注意防止扭曲空间区位,刻意干预产业自我转移发生,比如近年来引起关注的生产性服务业,就是产业自组织产生的新的行业形态。该行业能变革生产流程,改变城市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具有加强城市产业协同和城市间产业扩散的作用,它能有力地促进城镇与产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优先在超大城市发生、发展,促进大城市的多样化;生产性服务业又提供了生产环节分裂、生产过程空间分散的可能,一些制造业或者生产环节因此会向中小城市转移,如果这些城市承载能力好,小城市产业就可向专业化发展。大城市产业多样化和小城市产业专业化,各级城镇就有了相对产业分工。政府主要是创造社会环境和条件,不过度对经营不善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使企业在实施拆分、兼并、迁移或破产等行为时,企业成本及社会成本相对较低。微观主体对市场变化的自我抉择有利于产业空间转移和重组。
建设网络化城市体系是产城融合发展的保证
当前中国的城市体系具有明显的层级结构,城市间存在很强的竞争,甚至有产业冲突。这导致我国产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市场过度竞争现象相当突出,也加重了我国城镇化不均衡发展以及产城融合度不高。为了保证产城融合发展,一定要修正当前过于层级化的城市关系,并建立网络化关联的城市体系,使得各种规模的城市或城镇能够根据比较优势,分别承担经济体生产的各个环节,由此进行多样化或专业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网络化城市体系需要优化城市关系,在行政关联的基础上增强市场关联,通过交通网络基础建设、发展全体系无障碍物流及减少流通成本等来提高各城市之间的地理关联。改善城市行政关联,需要完善对地方政府行政绩效的考核方式,改变唯国民生产值至上的考核标准。增强市场关联要加快完善市场一体化,加紧规范各产业进入、退出的门槛,各地市场交易成本要通过研究并适当采取措施予以降低。比如加强司法对市场交易的保护,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全体系企业征信查询系统,使企业在实施剥离生产、兼并等涉及企业间交易行为时能得到有效保护,提高企业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在网络化城市体系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是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及专业性服务等,能极大减少地理空间对生产的约束,促进产业分化、空间转移。这样各级城市就能更好地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相关产业,形成城市之间的协作关系。(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