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经济一体,基础是市场一体;发展协同,关键是政府协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和前提在于使政府和市场职能归位,以市场内生力量推动经济一体化,以政府统筹协调促进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具有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条件。但时至今日,仍然面对产业联系不紧密、市场体系不健全、要素流动不顺畅、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等问题。可以说,我国城镇化发展、市场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在这里都有突出表现。深入探寻其中缘由,努力实现一体发展,不仅对于京津冀地区而且对于全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新型城镇化,都有重大意义。
从理论上说,市场经济具有自我扩张的本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分工和专业化必然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把越来越多的人群、越来越广的地域纳入统一市场。由此,人流、物流、资金流越来越频繁,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分工和专业化从城市和区域内部扩展到城市和区域之间。这个过程一般表现为城市的资源聚集效应、规模经济效应、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城市特色发展、联动发展、组团发展。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一般过程,也是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理论通常是简化的,现实往往是复杂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我们经历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各地关起门来搞建设,大而全、小而全,分工和专业化不发达,产业同构、城市同质、城乡二元问题普遍存在。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些领域快速市场化,一些领域仍然存在较强的行政控制,发展不协调问题并未解决甚至更加突出。比如,户籍制度已不能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但仍能使外来人口在住房、社保、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不到平等待遇,而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又是按照户籍人口提供的,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势必导致特大城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公共资源过度拥挤。再如,产品市场化了,一个地方生产的产品可以销往各地实现经济效益,但要素市场化滞后,一些重要资源配置还由政府主导,而特大城市在市场竞争和行政资源调动方面具有双重优势,对周边资源形成“虹吸效应”,加剧了发展失衡。
可见,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必须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机制、分工力量、逐利动机推动资源要素配置达到均衡,进而实现发展均衡。但是,正如发展不协调并非只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实现发展协同也不能仅仅依靠市场。不仅深化改革需要政府积极推动,诸如确定城镇发展规划功能定位、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形成城市组团发展模式等,也需要政府积极作为。这还是从增量上看。由于区域发展已经严重失衡,特大城市过度拥挤与周边发展不足矛盾非常突出,异常繁重的存量调整任务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作用,而且需要各级各地政府协同发挥作用。诸如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功能疏解、公共服务资源跨区域再配置等,都需要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跨区域、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十分重要和紧迫,又十分艰巨和复杂,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应进一步明晰政府和市场的功能定位,该由市场做的坚决交给市场,该由政府负责的坚决履职到位。只有政府和市场各归其位、各展所长、功能互补、协同发力,一个活力无限的经济增长极、一个蔚为壮观的新型城市群才能早日崛起在华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