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货币政策对经济稳中向好的作用
吴小丹 周 长//www.workercn.cn2014-07-25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自身周期性调整、结构性调整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央灵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使我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并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其中,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减缓经济周期波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方面的作用显著。2008年初,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并初步取得调控效果。但2008年9月以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更加猛烈。面对严峻复杂且高度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我国果断调整货币政策基调,由从紧调整为适度宽松,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并同其他经济政策措施协同配合,努力保增长、稳预期,使我国经济成功抵御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在2009年底率先实现总体回升向好。2010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但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增强、经济结构失衡加剧等不利因素开始显现。我国在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根据新形势对政策进行了微调,通过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等多种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回归,并从2011年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这期间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反复发作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但我国通过对货币政策进行适时适度微调,成功避免了经济二次“探底”。

  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日渐增强。2012以来,我国经济运行进入宏观调控目标区间,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因而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时期,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日渐增强。一是通过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在引导信贷结构优化方面的作用,并加强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二是通过采取限制性信贷政策、窗口指导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限制信贷资金向产能严重过剩、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过度投放,有效抑制了这些产业过度发展,促进其转型升级。三是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三农”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投放,并把这一机制作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发挥其逆周期调节功能,促进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自身优化。四是通过创设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新工具进一步完善流动性管理机制,从而兼顾稳健货币政策下保持流动性适中和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双重要求,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稳定的货币环境。五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及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逐渐提高,对资金流向的引导作用增强,进而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今后,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将更为完善。随着宏观调控体系的健全,货币政策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主要调控手段和措施的统筹协调效果将逐渐增强。货币政策将在平抑经济周期波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