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年来,网络成为谣言传播的重灾区,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和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虚拟和真实的界限更为模糊,个人尤其是一些网络名人的影响力更为突出。
从社会学角度看,谣言是“群体在说话”,它显示了社会大众或某个群体的某种认同、焦虑或求证的需求,网络谣言也是如此,它是社会矛盾的“显示器”和“放大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谣言,有的官员采取官僚主义态度,凡事先入为主,高高在上,对谣言不作调查研究,不了解群众的关注点,不重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有的采取形式主义态度,对谣言不作具体分析,不考虑群众的情绪,过分依赖“万能式”官话、套话,回避群众质疑,遇到矛盾绕开走,缺乏负责精神和创新意识;更有甚者,面对网络上的质疑信息和群众意见,不是深刻审查自身,而是挥动“谣言”大棒阻塞言路,甚至不惜动用手中权力制造“官谣”来为自己开脱,结果给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巨大伤害。对于这些问题,很有必要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仔细查摆,认真解决。
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治理网络谣言,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对网络谣言的认知和态度。谣言的力量,常常不在于谣言文本本身,而在于谣言传受者对它的认知和态度,只有到群众中去深入调研,才能够了解这种认知和态度,进而对谣言作出正确的研判和应对。其次,开展网络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媒介素养。通过教育活动,让群众不断了解网络谣言传播的新渠道(如微博、微信)、新方式(即时、互动传播)、新面孔(如名博、“大V”),了解谣言所指代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复杂关系,提高群众对谣言的辨识能力和“免疫”能力。再次,积极组织群众,构建大众媒体、各组织的媒体以及个人网络媒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反谣言传播网络,形成对谣言的群防群治格局。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相关部门、组织的谣言治理举措就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撑。(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宋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