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3年的中国电视音乐综艺节目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方面,随着中国电视行业步入发展黄金期,音乐选秀节目逐渐成为电视节目中的“宠儿”,以其新鲜的竞赛机制和娱乐化的节目包装,引来社会的广泛追捧和关注。尤其是在2012年《中国好声音》获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之后,真人秀节目成为综艺节目新的收视增长热点。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电视荧屏上音乐真人秀节目数量激增。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央视在内的上星频道,全年共有16档音乐真人秀节目开播,各家卫视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歌舞升平齐欢唱。针对2013年暑期档荧屏上音乐真人秀节目总量偏多、形态雷同、铺张奢华、夸张作秀的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再出重拳,实施总量控制、分散播出的调控措施。新政一出,各大卫视“天天把歌唱”的荧屏乱象得以控制,2013年的第四季度此类节目数量锐减,仅有江苏卫视《全能星战》一枝独秀,取而代之的是亲子类、文化类等其他综艺节目的崛起。经历了大起大落,降下温来的中国电视音乐综艺节目正站在发展的拐点,如何健康发展,引人深思。
实际上,那些缔造收视率神话的音乐选秀类节目多是“舶来品”。《超级女声》的节目制作形态取材于美国的选秀节目《American Idol》,《中国好声音》源于荷兰的《The Voice》,《我是歌手》引进的是韩国MBC电视台的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最开始是借鉴,如今是引入版权,进行本土化改造,音乐类综艺节目引进海外节目模式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从扎堆上马引发同质化现象,再到对海外模式引进的趋之若鹜,音乐综艺节目制作中的“拿来主义”和“跟风”现象,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视业中存在的浮躁心态和原创能力相对式微的现实。
当下,省级卫视激烈竞争使优势资源向音乐类综艺节目集中,逐渐呈现出大制作、产业化运营的特点,刺激着创作者们不断推陈出新。节目运营方面,在此轮音乐真人秀节目热潮中,各大制作机构开始用资本运作的方式看待一档电视节目,通过合作经营、资源置换、协议分成甚至股份互持等方式极大地整合各种资源,以此形成合力,发挥巨大能量,这既是此类节目成功的要素所在,同时也是此类节目对中国电视行业的巨大贡献。但是,文化产业的创新不能只是运营模式上的商业创新,更应是作品形式、内容的创新。现在的问题在于,各大制作机构都挤在音乐选秀这个狭窄的独木桥上,举步维艰。殊不知,音乐类综艺节目是块富矿,还有很多形式可以挖掘。比如《我爱记歌词》不比歌喉和舞台表现,谁能唱对歌词就算赢;《我心唱响》为普通人提供通过歌唱表达情感的机会;《我是歌手》则反过来,让专业歌手成为参赛选手,让普通观众进行点评。这些先例证明,跳出单一的比赛形式的限制,将游戏、真人秀、访谈等元素混搭融合,音乐类综艺节目创作的道路可以很宽广。
当然,对于任何艺术形式而言,内涵都应高于技巧。节目形式的创新固然重要,而能否呈现优质音乐进而推动音乐产业发展,实现创作思想上的创新,则是音乐类综艺节目健康发展要考虑的深层次因素。经历了2013年的洗礼,相信中国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会少一份一哄而上的冲动,多一点理性的思考。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