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图为会议现场。
病有所医,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4月19日,光明日报社和宁波市政府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改善执业环境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这一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探讨如何以科学态度、法治意识和人文情怀来正确看待医患关系,妥善处理医患关系。
浙江省政府党组成员、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和本报总编辑何东平参加了会议并致辞。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主持了座谈会。
来自国家卫计委有关司局的负责人,法律、新闻、社科专家,公立和民营三甲医院的管理者,宁波市政府、浙江省和宁波市卫生部门有关负责人分别在会上发言。与会者提出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刊今选登他们的发言摘录。
光明日报科技部和宁波记者站承办了这次会议。
——编者
沟通医患 媒体传递正能量
促进良性沟通 加强医学科普宣传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一方面需要卫生计生系统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升医学人文关怀,实现医患双方的良好沟通和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则要发挥新闻媒体在医患沟通中的优势,传递正能量。
近年来,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涌现出援外医疗队、最美乡村医生、浙江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医疗队、贾立群、张笋、陈绍洋、贾永青等一批重德敬业的先进典型。对此,以光明日报为代表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积极挖掘并采写了大量深入写实的报道,充分展示了先进典型的高尚医德医风,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外,对于各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医疗责任保险的探索和经验,新闻媒体也给予了及时报道推广,有力推动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进程。
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不能包治百病,因此要加强医学科普宣传,开展健康促进活动。要通过新闻媒体开展医学科普宣传,提高群众的基本健康素养,让群众认识到医学的有限性和医疗服务的局限性,引导公众建立合理就医预期;加强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以引导公众建立“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高自我健康维护的意识和能力。(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 毛群安)
医学报道应更讲究行业自律
医患间信息的不对称,彼此不了解、不理解、不信任,使得医患双方都在抱怨,甚至引发矛盾、产生纠纷。为此,新闻媒体要在医患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人文的视线、温暖的目光,来增加社会的感知度,减少医患间的误解。
在医患关系的改善过程中,我们首要改善的就是医患间的信任问题。信任哪里来?就要从身边的感动开始。感动从哪里来?就要从身边的“草根典型”中来。他们也许不太完美,但是他们身上具有可敬之处、可爱之处、可谅之处、可学之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医护人员的努力、医护人员的坚守。同时,我们还要去寻找患者群体中的闪光之处,那些重信义、讲仁义、不言放弃的患者也是让医生努力工作的动力,我们也应该寻找这样的典型。现在的传播环境在医患间制造了太多的对立情绪,我们要通过对医务人员平凡事迹的报道,积极舒缓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此外,医学发展关系整个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而媒体所发布的医学新闻科学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医患的和谐、民众的健康,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西方国家在医学新闻上的报道和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由于对医学新闻的立法比较复杂且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首先从行业自律的角度来规范医学报道,或在医学新闻报道的源头上进行把关,以杜绝医疗卫生方面的“不实新闻”。(健康报社党委书记 邓海华)
规范诊疗 人性化服务不可少
临床路径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暴力伤医,往往在“负性事件”之后。
所谓“负性事件”,是指医务人员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残疾甚至死亡等。有些损害是一过性的,可以恢复,有的损害则是终生的。需要了解的是,“负性事件”并非我国独有,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依然存在。由于医疗行为都是人的行为,而人犯错在所难免,所以在出现医疗纠纷时,不应单纯地认为是医生的责任。要以解决系统问题为主,而不应惩罚现行流程下的执行者。
同时,要想保证病人安全,尽量减少“负性事件”,就需要医务工作者遵守规章制度,并不断对现行制度进行完善。另外,推行电子化临床路径至关重要。临床路径是针对一组特定诊断或处置,综合临床、护理、药剂、检验、麻醉、营养、康复、心理以及医院管理等多学科医学知识,对检查治疗的项目、顺序和时限进行规定,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达到有效利用医疗资源,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目的。
此外,“求缺”在医院管理中必不可少。如果发现问题不去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必将以应急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医院应建立缺陷管理体系,广泛收集缺陷,整合投诉渠道,实时处理反馈,持续改进服务。此举有利于从系统角度解决问题,降低医院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例如人民医院自2007年开始“求缺”管理,到目前近7年间,已经从中发现问题,完善了3600多项诊疗流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 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