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世界银行集团常务副行长 英卓华
高效、包容和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不是仅仅关乎砖瓦砂浆,而是要在战略中突出以人为核心
过去30年中,中国城市的外来人口约有2.6亿人。现在每年约有2000万中国人迁入城市,即每月平均180万人,这相当于汉堡或维也纳的人口。到2030年,中国人口中将有多达70%居住在城市。
中国的城镇化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取得了成功,但压力也开始显现。这其中最迫切的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多数靠投资而非生产力驱动,城市蔓延有时造成空城和浪费,土地用途转换中存在不平等,土地密集型城镇化导致农田减少、污染加重等等。
高效、包容和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不是仅仅关乎砖瓦砂浆,而是要在战略中突出以人为核心。按照目前趋势,未来15年,中国城市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约5.3万亿美元,但是如果推进更高效、更密集的城市化,中国可以在基础设施支出上节省约1.4万亿美元,相当于去年GDP的15%。
在我看来,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应有6个优先领域。
首先,土地管理是当务之急。对地方政府征收农村土地用于公共用途必须加以限制。实现农村土地的高效公平利用和用途转换,按照公平的价值给予补偿。
第二,促进具备技能的劳动者自由流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量消除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与城市之间流动的障碍。
第三,将城市融资建立在更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同时建立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纪律。未来可能需要通过逐步设置不动产税和提高城市服务价格,扩大地方财政收入基础。此外,地方政府可以在中央政府规定的框架内直接举债。
第四,城市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鼓励土地密集型工业企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在城市内部实现更密集和更高效的开发。加强主城区与外围地区的连接,加强城市之间的协调。
第五,遏制和扭转环境退化趋势。中国多年来开展了许多缓解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解决方案试点,可以扩大规模。
第六,改善地方政府治理。调整地方官员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城镇化成功与否给予更大的权重和激励。
过去30年,中国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使5亿多人摆脱了绝对贫困,这是非同寻常的成就。中国可以再接再厉,推进好城镇化,确保全体公民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公平受益。
(本报记者 刘志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