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本土创意与规模化生产
——中国纪录片联盟热议纪录片创作
//www.workercn.cn2014-05-15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 钱 力

  中国纪录片如何能够凝心聚力,制作出更多走向国际的精品?在生产这样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时,如何兼顾国际性与社会效益?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纪录片制作联盟年会上,来自国内外纪录片业界的专家学者、纪录片联盟理事单位、纪录片创作骨干200余人,围绕纪录片的创意与合作等话题,探讨如何汇聚力量、创新求变。

  从题材到文案:什么才是好的纪录片选题

  2013年,在央视纪录频道倡议下,中国纪录片制作联盟和播出联盟正式成立。制作联盟汇聚了国内100多家纪录片制作机构,覆盖纪录片生产的整个链条;播出联盟联合了全国90家省市级电视台,开办《纪录中国》栏目,构建“中国纪录片联播网”,每天播出30分钟的纪录片,被业界称为“传播范围最广、参与电视台最多、节目种类最全”的纪录片传播平台。

  在这个制播联盟里,什么样的题材才能得到央视纪录频道的认可?有制作公司透露,频道创办之初,其报题表格常常有三四页纸之多,被不少人抱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年以来,报题表格已精缩成了一页,央视纪录频道项目运营部主任陈晓卿强调,现在的表格最重要的是“一句话阐述”和“故事大纲”两部分。“选题不是题材。什么是好的选题?要有对故事的预期,要有对观众的判断,要有个人的表达。”他说。“选题是节目生产的源头和起点,在提出之前,可以扪心自问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为什么现在做?为什么是我做?”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指出,纪录片的创作满足观众的兴趣点至关重要。

  选题怎样保证做出来不走样?嘉宾们特别强调了文案的重要性。“我们这里所说的文案,是指选题立项之后经过更加深入的调研拿出来的方案。主题的挖掘要更加深入,要能体现出结构的力量,要描摹出叙事的节奏。它是与节目成片最接近的文字描述,也是为了保证成片的完美呈现。”央视纪录频道项目一组制片人张旭说。

  在去年首届中国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上,一部名为《暮色将至》的纪录片的提案引起了很多国外投资者和播出平台的兴趣。时隔半年多,他们依然没有进入拍摄,一直在做调研,来写出最后的文案。该片导演姜又兮与大家分享:“回到文案这个话题,我觉得它对纪录片实在太重要了,它是错综复杂的长纪录片的生命线。尤其当我们是一个大兵团作战,有多组导演多路出击时,作为指挥官必须让每一个师、团、营都知道,你到底想把这场仗打成什么样,它必须达到什么位置、拿到什么东西。”

  然而,目前纪录片的文案往往良莠不齐,主要存在两类现象:一类是缺少调研,凭着热情就先去做了,然后闭门造车杜撰出一个文案;另一类是掌握的素材很充足,但只是简单堆砌,缺乏对主题的提炼和对结构的搭建。“这些问题规避了,纪录片才能有创作出精品的基础。”张旭说。

  让跨文化的“语言”说得更美更自然

  纪录片跨时空和跨文化的一些特质,近年来正在彰显。从2012年至2013年短短两年时间里,央视纪录频道节目发行累计覆盖海外8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金额突破100万美元。尤其是《舌尖上的中国》、《春晚》、《超级工程》等优秀节目不仅带动了中国纪录片整体制作、发行水平的提升,还树立了频道在国际上的良好品牌形象。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在年会上反复强调,频道原创纪录片遵循的核心就是两个标准:要么能产生国际影响力,要么能产生市场竞争力。

  张旭举例说,频道在去年曾经收到过不少关于“众筹咖啡馆”的选题,大部分主题阐述都是集中在青年人创业、新的商业模式,但有一份却让人眼前一亮,“他说这个是一个关于民主的实验——虽然讲的是青年人创业的故事,但实际上蕴含的是当权利分配给不同的人,如何来制衡。围绕这个主题方向,他们的选择与行为就变得非常有意思。现在这个片子也基本上完成了,在六七月份应该能播出。”他认为,同样的选题在不同的角度下,高低立现,纪录片的国际化也正是需要这样的创意。

  英国导演菲尔·阿格兰以“从《云之南》到《云和梦之间》”为题做了创作分享。他认为,人心的深度超乎我们的想象,纪录片创作应该聚焦人性,关注人在变革中的内心冲突以及人与自然的冲突。他描述,自己所拍摄的纪录片都是观察式的,寻找有魅力的人来讲述。“我设想每一个事件都是一座孤岛。我在寻找人类共通的某些情绪,诸如愤怒、爱情、同情、贪婪、自我怀疑等。”他说,一旦产生了如此的能与观众发生共鸣的时刻,他就可以联系起各个片段,开始讲述更大的故事了。

  曾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奖的英国导演马尔科姆·克拉克指出,不少中国纪录片还是习惯于使用大量解说词和音乐进行宣教式的传播。“如果你能让画面来说话,让你的镜头、对象来说话,那是最好的,解说词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发挥作用,比如在不同的模块之间搭一座桥梁,让影片在画面上显得更加吸引人。”他强调,内容为王,纪录片重在好的故事、好的角色。

  “基地试点”扶持中小企业纪录片创作

  年会上,刘文宣布,央视纪录频道将启动创作试点基地,对中小制作公司进行重点扶持,并与规模较大的制作公司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他说,该试点的建立将更大范围拉动中国纪录片实现规模化生产。“对于基地内的公司,纪录频道会给予长期稳定的订单,保证节目的持续性生产,同时增加节目制作经费、简化选题申报流程,保证制作机构获得最大利润。在‘加价’购片的同时,还将对有潜力的创作团队进行专业化业务培训,竭力提高其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定从今年起,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天至少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刘文坦言,这对中国纪录片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市场需求增大的同时,现有节目储备未必跟得上,这样一来就会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节目产量太大会导致价格下降,而价格下降进而会造成质量进一步下滑。我最担心的是会破坏已经建立的现有纪录片观众对纪录片的认同。”他同时希望能推动创作基地的公司逐步成为类型化节目制作公司。

  据悉,截止到目前,全国社会制作机构参与纪录频道委托制作节目300多部,超过1000集。会上,央视纪录频道创作基地试点签约细则发布。刘文给成为创作基地的10家制作机构授牌,纪录频道还向与频道长期合作并制作出优秀纪录片的社会制作机构颁发了六项大奖。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