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王晓华//www.workercn.cn2014-05-27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即使知道某些事有悖于自己的准则,人们也会沉迷于其中。每个人都似乎具有两个我,随时可以像变魔术似的展示自己的正面和反面。

  在当下文化界,知与行出现了分裂。即使知道某些事有悖于自己的准则,人们也会沉迷于其中。每个人都似乎具有两个我,随时可以像变魔术似的展示自己的正面和反面。

  在不涉及行动时,学术界的衮衮诸公几乎个个爱憎分明,人人良知充盈。谈及腐败,必做憎恶状。说到不公,总是义愤填膺。臧否权贵,常常毫不留情。在公共场合,一旦有谁开了抨击时弊的头,现场的气氛就会变得活跃。单看这种人人喊打的架势,你会觉得腐败早已成为过街老鼠。

  公正地说,他们并非在表演,而是在抒发心曲。然而,假如由此认为他们与腐败无缘,你就会错得离谱。一旦机会来临,有些刚才还在喊打喊杀的人就会秘密转身,如白骨精般露出原形。此时,是否腐败已经不是问题,关键之事是具体的行动策略和路径。谁的手段高明,谁获得了成功,谁就会成为膜拜的对象。最污浊者,常常最受尊崇。判断是非的尺度完全颠倒了,各显神通的他们不再遮掩自己内心深处的黑暗地带。 对于他们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完全失效了:知是行的前奏,行也不反映是知的工夫。有鉴于此,钱理群先生曾称当代文化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谓精辟。其实,这是我们普遍的精神症状。有人把上述现象进行归纳和分类,总结出中国人的十大矛盾:譬如,讽刺不正之风,自己办起事来却忙着找关系,痛恨“潜规则”,却又希望自己是“潜规则”的受益者,等等。

  在文化界,这类现象不但存在,而且更加严重。人们并非不知道清洁与污秽的区别,而是特别善于宽容自己。面对腐败、不义、灰暗,我们都是知道主义者,很少是行动派。涉及个人利益时,更倾向于无原则的宽容,似乎个个都拥有自我赦免的特权。即使偶尔意识到自己的滑稽,也会迅速原谅自己。如果有人太不识趣,吾等会拿出最后的撒手锏:这是体制问题,根源不在渺小的众生。有了如此深刻的借口,剩下的事情就又顺理成章了。这不是黑色幽默,而是阳光下的事实。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转型期中国的复杂局面已经转化为内在的人格状态。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远比他人复杂,因而更加集中地反映这种时代症候。面对知与行的脱节乃至分裂,我们也许找不到终极的解决方案,只能寄希望于具体的行动。(作者系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