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报记者 树红霞
6月28日,“福建省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论坛”在厦门举行,与会者围绕“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主题进行探讨。
◆提高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
甘满堂(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
我省在推进社会工作服务进社区过程中,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提高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建议从6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坚持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政府财政支持项目要公开招标,项目完成后要有第三方评估。第二,落实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财政资金来源,政府购买服务应当与社会工作者组织订立书面合同。对于服务效果,需要引入第三方进行评估。第三,确定向民办社工机构购买项目或岗位的制度,以促进民办机构发展。第四,明确社会工作职业准入门槛,政府要出台社工薪酬指导价。第五,落实民办社工机构减免税政策和其他扶持政策。民办社工机构在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时,应当享受免费待遇。第六,借鉴台湾地区社工做法,引进台湾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对我省社会工作专业活动进行督导。
◆社区社会企业发展的路径
吴宏洛(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教授)
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给社区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区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服务组织,对这种挑战做出了积极回应,具有两个鲜明特点:身处社区,社区社会企业起源于社区,它的成长和发展依赖于社区;为了社区,社区社会企业本着对社区负责的态度承担社区责任,把建设社区、发展社区作为首要目标。
健全社会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以企业与社区互惠发展为基础,建立社会企业和社区的互动机制。第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共同治理机制是社会企业和社区互动的基础。社会企业和社区的治理主体应是平等的,从机制或制度上激励每一社区主体主动参与社会企业和社区的互动。第三,社区社会企业的治理方式提供了一个持续有效实现社会目标的途径,这种互动方式促进了企业和社区之间资源的双向转移。第四,政府在企业和社区互动中要扮演恰当角色,有所为有所不为。
◆优化社会工作服务评估机制
姚进忠(集美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我国社会工作事业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对社会工作服务评估的尝试刚刚开始,存在一些内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管理主义倾向较重,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的需求表达和参与机制缺失,服务初衷受损,致使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与需求脱节。第二,评估主体单一,服务对象评估、社会公众评估、第三方评估等缺乏,多方意见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评估效果难以体现。第三,过分强调科学范式,目标方向由量度绩效的准则来主导,专业内涵体现不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社会工作服务评估机制:逐步健全社会工作服务评估制度;积极培育社会工作服务评估主体;持续完善社会工作服务评估内容;创新社会工作服务评估程序。
◆推进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
郭荣茂(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我国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管理的要求,难以有效地提升公共性的社会服务水平,难以发挥组织社会和提升社会组织化程度的功效,这是当前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专业社会工作促进社区自组织能力提升,关键在于吸引更多的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加入社区工作,可招募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社区工作,让更多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有机会介入社区建设,推进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为此,建议引入社会工作的这几个方面来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首先,引入社会工作的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能够提供质量较好的社会服务,在社区建设中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的社区服务有利推动居民的自我服务。其次,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一套助人服务的价值体系,强调助人自助原则。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强调对受助者的尊重及与他们的平等关系,这与我国社区建设中提出的“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扩大民主、提升功能”要求相一致,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再次,引入社会工作的方法,建立社区关系,收集社区资料,制订社区计划,开展社区行动,引入社会工作技巧。 □本报记者 树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