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初宝杰//www.workercn.cn2014-11-16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如何打通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潍坊市着力补齐基层文化短板、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坚持活动带动,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出现自我服务的良好局面。

  补齐基层文化短板,把文化场地、文化设施建到群众身边。目前,全市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实用高效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起以社区为基点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奎文区实施“网格化”文化管理模式,努力打造“一个街道一特色、一个社区一品牌”。在农村,高标准建设镇街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统筹推进村村通、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发挥服务群众的综合效益。

  着力解决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不到位、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首先,从重一次性投入转向重后续补给,从重建设转向建管并重,增加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服务投入,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政策》,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基层文化设施管理维护及改造提升、文体活动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农村公共文化机构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由市县镇三级财政共同负担,基层文化设施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得到保障,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其次,抓考核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文化建设,从群众参与度、群众满意率、活动总量、活动多样性、文化设施基本硬件条件、软件服务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指标体系,将其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创建文化先进单位、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进行督查。第三,围绕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满足群众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从“一般服务”转变到“精细服务”,加强流动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流动服务整合,提高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寿光市创新推出“一卡通”、“书屋跟着农民走”等农家书屋管理模式。第四,培育基层专职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活动人才,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基层文化队伍,每个街道、社区配备专职文化管理人员,对基层图书管理人员、基层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等进行培训,坚持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和文化活动热心人为骨干,培养乡土艺术家,发挥带领和示范作用,实施“百千万”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工程,近3年累计培训各类基层文化艺术骨干15000余人次。

  坚持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为带动,鼓励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并以此作为检验文化建设成效的标准。近年来,潍坊市充分发挥潍坊艺术剧院、数字电影放映点、农家书屋等文化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基层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市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元费用,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公益演出,同时,逐步将公共文化服务从“送文化”变为“种文化”,进一步催生了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的热情。依托遍布城乡的文化服务圈,从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等小舞台起步,全市各镇街每年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艺术节活动,让群众演员当主角、创作的节目唱大戏,推选基层文艺骨干参与文艺创作,推进群众文化活动长效化、品牌化和地域特色化发展,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的局面。(作者:中共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