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正确评价毛泽东具有现实意义
//www.workercn.cn2013-10-29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更多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但随着我国社会分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发展,随着我国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在“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上一直争议纷纷。一种全盘否定毛泽东、妖魔化毛泽东的论调愈演愈烈,而另一种神化毛泽东,希望用“文化大革命”的方式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官员腐败、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观点,也在社会思想领域有一定的市场。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如何评价毛泽东“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很大的政治问题”。在中国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当下,正确评价毛泽东,尤应引起高度重视。

  正确评价毛泽东,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近百年的奋斗历程,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

  近代中华民族遭受外国入侵的悲惨境遇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决定了中华民族需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无数仁人志士为之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毛泽东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历史任务的坚定执行者,推动第一个历史任务的完成和第二个历史任务的开启。毛泽东一生历经多个历史场景,从抱持改良主义、建设“新村”理想社会到选择马克思主义,从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到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他的一生是成千上万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探索民族复兴的一个缩影,折射着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的光荣与梦想、艰辛与曲折。恰如英国著名女作家韩素音所说:“毛的一生不仅是他个人的一生,而且也是中国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象征。”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他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共产党追求实现“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他关于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思考,融于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之中,而他晚年出现错误,与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不充分、民主集中制遭破坏和工作机制不健全也有关系。

  因此,肯定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贡献,具体地历史地分析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恰如其分地评价毛泽东,有利于深刻认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奋斗历程,认识近代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复兴之梦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全面评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正确把握党的建设的关键。一些丑化、妖魔化毛泽东的论调,用信仰体系上的乌托邦理念、政治上的个人独裁、行为上的诡诈谋略、心理上的自恋倾向等“框架”来评述毛泽东一生的活动,必然在损毁毛泽东形象的同时,造成人们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误解,引导人们从否定个人(毛泽东)到否定群体(中国共产党),从质疑历史到质疑现实。

  正确评价毛泽东,有利于坚持中国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如何评价毛泽东,关涉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关系、如何认识改革的问题。新中国的历史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为界线可划分为两个阶段。虽然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在指导思想、具体政策和方针上有所不同,但两个阶段不是对立的,而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一个阶段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取得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高精尖技术的突破,建立起强大的国防,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和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改革开放积累了物质基础、制度条件和人力资源。后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对前一阶段既有继承也有超越。继承在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在于从国情出发,创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文化体制、社会管理制度等,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改革“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无论是从当今中国的发展水平,还是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来看,都可以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如果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为由,否定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和成果,不仅抹杀一代中国人为国家富强付出的艰辛努力,而且否定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合理性,为宣扬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而改旗易帜提供逻辑前提;而看不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失误,甚至肯定“文化大革命”,就会将改革开放曲解为“另起炉灶”,否定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否定改革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这一性质。因为实行改革开放,正是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这两种倾向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都是有害的。

  肯定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有利于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也是对全体党员的政治要求。自信,归根到底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体现中国国情要求。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

  在理论上,他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毛泽东关于工业和农业要两条腿走路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关系的思想,关于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两种社会矛盾的思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关于学习西方文明成果的思想,关于坚持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等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思想资源。

  在制度上,毛泽东是新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设计者,不仅从理论上论证我国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而且直接参与制度的创建,包括1954年宪法的起草。我国政治制度体系在建立时就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国情结合的特点。对于基本经济制度,毛泽东强调坚持公有制,但反对“照搬苏联经验”,主张在具体机制和国民经济管理制度上要从我国实际出发。

  在道路上,毛泽东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 “走自己的路”,并带领全党进行初步探索。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在实践中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但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宝贵经验。因此,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如果把毛泽东说得一无是处,实际上是间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轫之际就是错的,这对树立“三个自信”无疑是釜底抽薪。

  总之,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毛泽东,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领域的问题,而是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要求,这对于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 军(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