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始终做到“三不忘”
——重温淮海战役党的群众工作实践
陈志扬//www.workercn.cn2013-12-31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场伟大的战略决战,在这场关键性的战役中,庞大的人民支援,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陈毅同志曾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重温我们党在这一时期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实践,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和深刻内涵,动员和激发群众投身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鲜活教材。

  始终不忘“为了谁”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依据。只有一切为了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得到人民的支持,这也正是我们党能够无往而不胜,战胜任何困难的法宝。

  解放战争初期,我们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革命让群众明白: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他们的最根本利益。以山东解放区为例,截至1948年淮海战役前,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据不完全统计,鲁中南、胶东、渤海三个解放区就有500余万农民分得土地600余万亩。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政治上翻了身,表现出极大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热情。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解放战争就成为了人民保卫土改成果的战争,人民把支援前线当做了自己的事业。

  在新世纪阶段,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充满新期待。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中国梦的新蓝图、新愿景,制定出具体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这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战略选择。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只有始终牢记“为了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改革和发展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有力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始终不忘“依靠谁”

  紧紧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始终遵循的根本工作路线。毛泽东同志常把党群关系比作“鱼”和“水”的关系。脱离了人民,我们党也就失去了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淮海战役中为更好地支援前线,各级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的同时,在制定具体群众制度时,更加注重关心民生,保护群众利益,科学地处理了战争与建设、支前与生产、完成任务与爱惜民力之间的关系。时任华东支前委员会委员张劲夫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经过调查,进行周密而科学的计算,制定出支前工作政策。”比如,当时中原军区颁布了禁止无价派差的布告,并详细规定了用工的支付费用,转运伤员1人50里支付粮食30斤。可以说,制定的政策针对每项支前工种都有具体而详细的支付标准。

  当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实现这些目标任务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忘“依靠谁”,就是在全面深化改进进程中,要坚持以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出改革举措时,不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问题,还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都要始终想着群众需要什么,我能为群众做些什么。

  始终不忘“我是谁”

  动人以行不以言。淮海战役中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也自然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党关爱群众,群众跟党走,党心民心紧紧相连,化作无穷力量,使解放军克敌制胜,赢得胜利。时任豫西军区支前司令部政委李一清曾总结说“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我们党自成立到现在,经过千锤百炼,党的威信、党内关系、党群关系、军民关系是最好的一个时期。尽管群众生活很苦,但是他们看到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党政干部和他们一样,同甘苦,共命运。因此,大家的革命意志是最坚强的,斗争情绪是高昂的。”

  行动最具说服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央领导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带头执行“八项规定”,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全党作出了表率。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我是谁”,牢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一名人民公仆”,当好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保护者,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为人民谋幸福,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为徐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