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中华龙与和合文化
//www.workercn.cn2014-04-08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段宝林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它吸取和包容了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建设人类最美好的伟大理想——自由平等民主幸福的共产主义,这是最和谐的美好社会——大同世界。大同就是最和谐的。天下大同的和谐思想是中国思想家2000多年前提出来的,但是它的根源却在8000年前的龙文化。这是有许多考古文物作证的。

  龙的精神主要是一种和合精神。关于这个问题,2000年(龙年)前后我先后在中央电视台150集系列电视片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华文明之光》第二讲以及论文《论龙的精神》中做过系统的论述。

  中华龙作为一种图腾和一般的图腾不同,它不是单一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集合,这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合思想。这就是中华和谐文化最深的根。

  我们知道,远古神话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动物——图腾。原始人分不清人与动物的界限,认为某种动物是自己的祖先和保护神,这就是图腾。图腾作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标志,一般就是一个动物。在众多氏族、部落发生兼并的时候,胜利者在俘虏了对方的人之后,往往就同时也消灭了它的图腾。所以最后留下的还是一个图腾。这表现了弱肉强食的自私观念。这是一种动物性本能的自然流露。

  动物性是人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认为人性就是动物性,说什么“人都是自私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人性更重要的特性是社会性,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性除了为小我自私的一面之外,还有为大我大公的一面。社会性是更高级的人性。中国古人最早体悟到这种人性,并在龙图腾的形成过程中突出地表现了这种人性。

  这就是:为了团结、亲近那些被吞并了的氏族、部落的人,在消灭了这个氏族、部落之后,并没有完全消灭他们的图腾,而是把他们图腾的一部分加在了自己图腾的身上。所以龙的形象就是一种和合团结的象征,它表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祖先的一种极其宝贵的和合精神,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源头。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龙图腾的最初原型是蛇图腾,在消灭了牛图腾、鹿图腾的氏族之后,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头上,后来又加上了猪的头或马的头,加上了虎或鳄鱼的腿、鹰的爪子、鱼的鳞、花的尾巴,经过长期的发展,众多图腾的集合就形成了中华龙图腾的形象。

  龙图腾源头甚古。考古学家在辽宁的阜新查海居民点发现了红褐色的石头组合起来的摆石龙,这条龙有头、尾和四肢,已经比较完整。这是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它并不是最早的龙,这可以证明中国龙文化至少已经有了8000年的历史。

  此后龙文化传承不断,考古学家发现了6000年前河南濮阳西水坡的蚌壳摆塑龙,是和虎图腾同时出现的;在内蒙古赤峰三星他拉出土了不止一个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玉龙;在3000年前的甲骨文中,有不少“龙”字,是象形文字蛇的头上长了角;在2000年前的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龙的形象,除了许多动物形态的龙之外,还有“伏羲龙身,女娲蛇躯”人头蛇身的形象;最奇怪的是在新疆吐鲁番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许许多多彩色的伏羲女娲人头蛇身画像。

  最可贵的是,古人把最伟大的祖先都说成是龙——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补天造人的女娲、人祖爷太昊伏羲,到炎帝神农氏、轩辕黄帝、东夷九黎之君蚩尤大王、尧舜禹等等三皇五帝、远古伟大的文化英雄,都是龙。

  而在2000多年前的“祖龙”秦始皇之后,龙就成了封建帝王的象征,但是,在人民生活中、劳动中、言语中,龙的形象仍然无处不在,当时江南的“越人断发文身以像龙子,以避蛟龙之害”就是把龙的花纹画在自己身上,使得龙图腾神看到而保护自己,因为他们都是龙子龙孙、龙的传人。这是一种龙的图腾认同。后来,龙又成了象征——杰出人物的象征,如孔子就曾说老子是“人中之龙”,又如民间谚语“望子成龙”“群龙无首”“生龙活虎”“龙马精神”等等;我们所有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于是龙又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有人说,“龙的传人”是近代海外华人提出来的,甚至说是香港歌手张明敏唱了《龙的传人》通俗歌曲之后,才流传开来的。这是完全不正确的。为什么存在这些错误看法?说明这些人还不懂得龙文化的悠久历史,不知道中华龙的根有多么深。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直到现在我们生活习俗中的龙文化,根深叶茂,各族人民生活中到处都有龙文化的表现,真是太丰富了。龙山、龙城、龙井、龙潭、龙江、龙亭、龙须沟等等许许多多龙的地名;龙脉、龙花、龙心虎胆、龙兄虎弟、龙马精神、龙行虎步、生龙活虎、直捣黄龙等等常用的生活名词、成语;还有各地无数的龙王庙、龙王堂对龙神的崇拜;北方的匈奴、鲜卑、契丹、肃慎、突厥、蒙古……以及南方的几乎所有民族,都非常崇拜龙。云南省每个月都有一个以上各民族龙的节日,这都是民族团结的欢乐高潮,和合精神的生动体现。

  这就证明:在中华大地,不管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民族,几乎都有非常浓厚的龙的情结。

  在人们最高兴的节日里,龙的形象和龙的精神五彩纷呈、激动人心。元宵节欢聚中的各种各样的龙舞,据《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总编辑部的梁力生同志统计,全国各地共有100多种不同的形式;还有专门属于龙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的赛龙舟,很多地方都有,而且已经成了体育竞赛的一个项目。

  龙舞和龙舟都是需要集体合作才能成功的文体项目,突出地体现了龙的和合精神。

  中华龙的和合精神不只是在生活中,处处体现得都很强烈,而且在政治上,在国家层面的基本政策上,都有极其重要的体现。例如在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书《尚书·尧典》篇,就记录了当时“协和万邦”的伟大政策纲领,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十几亿人口的伟大国家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这种远古的龙的精神,有利于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才使得许许多多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之中。这绝不是通过文化侵略强迫文化归顺的结果,正相反,古代中国中央政权的统治者,在根本的民族政策上是非常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多样性的。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伟大思想。《礼记》中有一段名言:“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所以应该“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为什么“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要“达其志,通其欲”呢?这是由于民俗是一种生活美,这种美有相对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他们的衣食住行用等等民俗,在各个民族不同的当地的条件下,都是最好地适合他们生活需要的生活方式。

  这种尊重弱小民族之文化创造,承认并肯定各个不同民族民俗多样性的思想,是一种很科学的民俗观念,当然是非常先进的,极其深刻的。完全可以说:它已经达到了与当今的时代比肩的高度。

  我们只要对比一下西方人的民族政策就一目了然了。

  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了亚非拉殖民地之后,不仅不尊重当地土著民族的文化,相反地往往大肆屠杀、掠夺他们,认为他们野蛮落后,于是就要用自己的西方文化去彻底改造他们的生活方式。西方人在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许多地方都是这样做的,有的地方甚至残酷地实行了种族灭绝和文化灭绝的野蛮政策。

  如果他们能够了解上述《礼记》中的深刻道理,他们肯定就不会那样做了。可惜,他们不懂,不但当时不懂,直到现在,很多西方人还是不懂,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文化最好,制度最好,最优秀,所以要通过各种手段去强迫外族人民用它们来改造自己,要让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同他们实行一样的制度,过他们那样的西方生活方式。为此往往肆无忌惮地使用武力,明目张胆地进行侵略,来输出西方文化,叫嚣什么“人权大于主权”,而野蛮入侵主权国家,这也是“西方文明”弱肉强食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淋漓尽致的现实表演。

  和西方相反,我们中国——龙的传人,秉承龙的和谐精神,从来就主张并实行王道,反对霸道,主持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和谐文化在国际事务中的突出表现。

  我们国家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受到了全世界广大人民和正直之士的热烈欢迎与拥护,这是龙的精神的胜利,和合精神的胜利。

  和谐、和合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不仅维持了中国伟大国家的和谐统一,而且对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的这个观点是从一位世界性的英国学术大师那里得来的。季羡林先生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汤因比在《历史研究》等许多著作中,调查过世界上二三十种文明,发现未来的世界一体化是不可能通过战争来实现的,只能用文化。用什么文化才能实现世界一体化呢?汤因比认为,西方文化是不行的,只有运用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才是最好的。他说:

  “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样的统一正是今天世界的绝对要求。”

  由此可见,中华和谐、和合文化确实是世界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人类美好的大同世界的无价之宝。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就是说,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要尊重保护大自然,要顺应自然规律,而不能随便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破坏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的条件;从个人的内心世界来看,中国和谐文化强调道德修养,以修身为立身之本,只有修身立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求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有本事、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总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和谐而快乐地生活。

  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从家庭到社会都需要和谐。“家和万事兴”要父慈子孝、夫妻恩爱,再发展到邻里和睦、朋友诚信,再发展到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群策群力、振兴中华,建设和谐美好的国家。关于这些,古代民间有许多很好的谚语、格言。

  《周易》中讲:“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论语》中讲:“礼之用,和为贵。”民间谚语中有“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的说法。这些都是和合文化的很好的说明。

  有人不同意把和合文化看成是民族精神,除了对其根源缺少认识之外,还因为他们对和合文化的内涵,认识片面。他们责难“和谐就是不要斗争,失去原则”。这显然是一个莫大的误解。

  其实,和合文化并不等于是不讲原则做和事老、烂好人。

  孔子就不主张“以德报怨”对坏人容忍迁就,而提出“以直报怨”,要按照正确的原则去对待坏人,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该惩罚的惩罚。古人讲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就是说,“同而不和”的老好人、烂好人没有原则,是害人的小人;这些小人只保存了表面上的团结一致,“面和心不和”,这是虚假的和谐,而不是真正的和谐。

  真正的和谐是“君子和而不同”,有不同的意见,一定要开诚布公地提出来,坚持原则,正派做人,不容忍和纵容坏人坏事,而要好心好意帮助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而不至于腐化变质悔之晚矣。这是真正的和谐,君子之风,和谐的春风。

  我们要大大发扬中国和合文化的优秀传统,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持久和平的美好世界。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内容。

  (文章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