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抒发了诗人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也赞美了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的壮美景观。看完此诗,让我们对白帝城神驰向往。除了这里的风景,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的还有上演了三国史上最悲壮的一幕——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章武三年(223)4月,刘备大败后,染重病在身,自知命不久矣,就召集重臣来到白帝城。刘备声泪俱下,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听毕,浑身冒汗,鼻涕一把泪一把,赶紧跪拜于刘备床前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在众臣面前,刘备跟诸葛亮说的一席话,一是棒杀,二是担心,三是考验,总之一句话,就是希望诸葛亮等一干重臣能真心实意地辅佐刘禅。刘备不得不多想,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事件屡有发生,先是董卓,后是曹操,都是智勇兼备的人,同时也被人们说成是小人的人,备受社会谴责,以至于人们提到曹操时,叫他白脸曹操,也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这种人。在那个时候,社会的主流观念是忠贞不侍二主,替主子负责,是被赞颂的。所以,诸葛亮不敢担待反主的名声,他要想流芳百世就需要做一个尽职尽忠的士大夫。
当然,受时代背景的制约,诸葛亮也只能为某个集团或家族尽忠,这是一种狭隘的忠。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更需要忠诚。为了让更广大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要忠诚于共产主义信仰,忠诚于党和人民,这才是至高无上的忠。往小了说,起码要忠诚于家庭,对工作要尽职尽责,对朋友要坦诚相待,对同事要团结协作。做人应该表里如一,而不是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也不应该有好处往前抢,碰到问题往后闪;更不应该只关心自己的得失,而不顾及其他。
在白帝城托孤这个故事里,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怎么样?”诸葛亮回答说:“马谡才气过人,是比较优秀的将领。”其实,从表面上看,马谡的确是干将。马谡是荆州人,是诸葛亮的半个老乡,战功显赫,诸葛亮对其深加器重,对其好得不得了。史书上记载,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听刘备这话,诸葛亮心里犯嘀咕。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让诸葛亮对刘备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北伐,因街亭是军事要地,派马谡镇守。马谡号称自幼熟读兵书,自负、自傲、自以为是,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将人马驻扎在山上。司马懿带兵来攻时,将马谡困在山上,断其水道,并放火烧山,令马谡军队不战自乱,因此丢失了街亭。马谡的狂妄、无知、忘乎所以,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坏了蜀汉伐魏之大业。这才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并久久流传。
其实,作为刘备这样一个手无千钧之力、不能与高手过招,文不如曹操,为何能聚集一群能人形成三国鼎立之局面?这说明刘备有其他的优点。从马谡这个事件上,我们体会到刘备识人,他的眼光有时候比诸葛亮高。从表面上看,马谡熟读兵书、善用兵法,也很能打仗,但其人骨子里有种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的劲儿,一旦得势就忘乎所以,这就是最致命的缺点。对于马谡而言,旁观者中不懂就里的,或看不透的,就认为这样人有魄力,其不知坏事就坏在这样的人手里。古往今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有之,狂妄忤逆者有之,自以为是者有之,其结果都没有好下场。看人不能以外表取人,更不能看其说什么了,要看其做什么了,要看清其本质,也就是会识人。
《三国志》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在这里有句话是刘备弥留之际留给后主刘禅的,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作为一个智慧过人的一方霸主,在即将离世的时候会留下这样一句话,看来这句话是刘备一生中所感悟的。
刘备警告后主,哪怕很小的恶事都不要做。原因很简单,很不起眼的坏事,影响却很大,久而久之,就会遭到人们的反感,就别提什么凝聚力了。试想一下,谁喜欢和毛病不断的人打交道?在现实生活中,比如街道上吐口水、图书馆大声喧哗、不走人行横道斑马线等,还有背后说人闲话、传播流言蜚语、无事生非,这些恶小的事,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却是损人不利己。
刘备还警告后主,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它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是人类社会共同认知的。与人为善,可以获得友谊,赢得尊重。人与人之间能够善良真诚地相处,就能换回温暖的回报。善良不分大小,平凡也能承载善良。只要做一件事,真的帮助了别人,那就是真善良。无论何时,拥有一颗善良之心,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在现实生活中,比如给残疾人一元钱、扶老年人过街、伸手捡拾果皮到垃圾箱等,还有北京80多岁的老人常年义务清扫过街天桥、河北一位老人给人指路,这些善小的事却在社会上引起共鸣,人们会记住这些平凡人所做的好事。去恶从善、崇德向善是我们社会的主流,以此引领社会风尚、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是时代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当我们奋力前行之时,每一个人都要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模范。
《贞观政要》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一本教科书,透过历史烟尘,穿过时空隧道,我们思考于今天,总会有几多收获、几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