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论及李白,必须提到王琦。因为至今研读李白诗歌,仍然以王琦《李太白诗集注》为重要注本。赵信称赞它“一注可以敌千家”,詹锳《李太白集版本叙录》亦认为“当今传世本,当以此为最善”。此外,王琦尚著有《李长吉歌诗汇解》,整理刊刻了医学典籍《周慎斋遗书》《医林指月》等,为医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然而对于王琦,学界却所知甚少。考《四库全书总目》《清史列传》、民国《杭州府志》、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诸书记载,即可发现,各书对王琦字、号的记载较为混乱,对其生卒年均语焉不详,于其生平事迹之记载都很简略,而其家族情况则未有触及。
其实,王琦撰有《清贻堂剩稿》存世,不过这本书未引起前人足够重视,以上所列诸家,只有江庆柏注意到这本书,但却未充分利用。《清贻堂剩稿》为《绣水王氏家藏集》中的一册,首为《琢崖公传》;次为诗二首:《意林赵君赐诗过奖昌谷诗解因次原韵用志感谢》《次和意林再用原韵》;再次序三篇:《李太白集辑注自序》《李长吉歌诗编注自序》《清贻堂存稿序》,最后附有王褧之题识。其中《琢崖公传》文末题“侄曾孙台谨志”,当为王琦侄曾孙在修王氏族谱时写的传。他在传中说:“(琢崖)公长余先大父仅二岁,叔侄情最契”,“余与公同居社坛里老屋七世矣,公卒时,余年十七,故能详也”。因此依据《清贻堂剩稿》,可以对王琦生平事迹作进一步考述。
王琦生卒年问题,江氏只标生年,未标卒年。《清贻堂存稿序》则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鹤山)公之卒,在康熙庚戌。至岁在丙子,而士琦始生,去公之卒盖二十六年矣。”康熙庚戌年为1670年,二十六年后康熙丙子年为1696年,这一年为王琦生年。《琢崖公传》又称王琦:“寿七十有九”,结合古人习惯可推知其卒年为1774年。该传还清楚记载了王琦的字号:“从曾叔祖载庵公讳琦,原讳士琦,字载韩,一字载庵,号琢崖”,这一材料澄清了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混乱。
据《琢崖公传》记载:“(琢崖公)高伯祖圣如公仲嗣也。初,圣如公艰于嗣,年六十余始举子,曰士麟。殆举公年已七十有四”,“公性孝,甫周岁而圣如公见背,故终身以不获奉养为恨”。据此可知王琦甫周岁即丧父。“(公)未年十九游邑庠”,“赵生松谷者,公胞姊婿也。知公才,聘公同注王右丞集,遂馆其家”。其间“与其弟谷林、意林两征士学问相尚,迭长敦槃之会”。赵松谷即赵殿成,谷林、意林即赵昱、赵信兄弟,其“小山堂藏书楼”藏书达数万卷,为王琦翻阅文献提供了方便。王琦在赵家坐馆时间很长,《琢崖公传》载:“松谷旋抱西河戚,遗孤在襁褓,以家政属公,时公兄以谒选卒于京师,犹子俱幼,公经纪两家,如晋谢宏微承叔母命抚孤,一钱尺帛,莫不登记,无纤毫误。”赵殿成子赵秉恕卒于雍正九年(1731),时王琦36岁,仍在赵家。
王琦二十有妻室,娶妻林氏,而后没多久即遭丧妻之痛,《琢崖公传》云:“二十授室,二十三而哀弦中断,无续胶志”,“初,公配林孺人之卒也……事母徐太安人,依依孺慕二十余年。”连遭两大变故后,王琦“绝意进取,日以书史自娱”。
从青年时期,王琦就开始注释李白、李贺诗歌。《琢崖公传》:“公既协注右丞集,复注李长吉歌诗……公慨李供奉文集之注之未尽善也,于是梦寐太白于千载之上,搜遐剔隐以发难显之情。越三十年始镂板问世。其友人齐氏息园、杭氏堇浦、赵氏意林为之序。”他一边协助赵殿成注王右丞集,一边开始注二李诗,尤其在李白诗集上下了非常大的力气。《李太白诗集注》是经过三十年反复推敲才刊刻问世的。而《李长吉歌诗汇解》王琦自序时间为乾隆25年(1760),其刊刻时间比《李太白诗集注》稍晚。
自弱冠开始,王琦还倾注精力搜集整理王益朋《清贻堂存稿》,直至五十多岁方才刊印。“《清贻堂存稿》者,伯父鹤山公所著述而仅存之稿也”。王益朋为王琦之伯父。王琦在《清贻堂存稿序》云:“弱冠后,整理故箧……嗟乎,公殁甫四十年,诗笔已亡大半,又四十年,昔之所见,今又遗失不能复得如是,为人借阅沉没而不返者又如是,再历十年,或有残缺不能如今日之收录更未可知……用是亟付剞劂。”可见,《清贻堂存稿》整理付梓时间为其伯父殁后80年,其伯父殁在康熙庚戌年(1670),则该书付梓时间约在1750年,王琦已经年逾50了。
王琦晚年,主要致力于医书的整理刊刻。《医林指月》据李楁《杭州府志》卷143载:“士聪、世栻所著医书数十种,板已漫漶。琦病时医不学无术……乃取卷页最少者三种及医术之切要者九种,凡十二种,颜曰《医林指月》,罄资刊之。”观《医林指月》各书跋,其刊刻时间集中于乾隆甲申(1764)至乾隆己丑(1769),距王琦去世仅隔四五年。而据赵序:“余舅祖琢崖……病将易箦,手书一编,嘱余曰∶‘是为明《慎斋遗书》,开雕未半,子幸竟其事,卒成吾志’。”其整理《周慎斋遗书》的时间当在《医林指月》之后,王琦卒于乾隆三十九年,年七十九,直到他去世之时,这项工作尚未能完成。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